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治网络弹窗,更要界定广告伦理

(2014-11-13 20:57:43)
分类: My时评&学术

24日,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召开“整治网络弹窗”专题座谈会,专项研究治理网络弹窗乱象,决定近期启动“整治网络弹窗”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弹窗的整治力度,严肃查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木马病毒、诈骗信息等非法弹窗行为。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弹窗广告泛滥,利用网络弹窗传播有害信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9月25《人民日报》)

弹窗肆虐,已成网友不堪承受之重。各种形式的弹窗广告,几乎如梦魇一般。其出没无常、无所不在的“流氓秉性”,不仅恶化了我们日常的上网体验,也拉升了网络空间的潜在风险。有鉴于此,此番多部门宣布联合整治,自一开始就获得公众广泛支持。据有关部门消息,此次行动侧重清理“非法信息和木马病毒”。但,显而易见的是,弹窗之乱绝不止于此。

肆无忌惮的弹窗广告,之所以为人诟病久矣,当然与充斥其中的涉黄、涉骗信息有关。此类广告,因其内容非法,理所当然要被清除。于此,一个有待深究的问题在于,这些明显违法的弹窗,为何会长久且堂而皇之的存在?是因为,其广泛分布在小微、草根型的“非正规网站”内,以致监管者顾之不及?还是因为,网络基于“反馈—干预”的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致使互联网生态的净化能力先天不足?试问,如今的集中整治,又该如何修复,这些根源性问题!

事实上,促成网络弹窗的“内容合法化”,只应是所谓专项整治的初步追求。与之相较,其更长远的目标,理应设定在两个方面:一者,修复监管链条的既有漏洞,以期能够实现更有效率的事前筛选、事后究责;再者,明确弹窗广告的伦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从而彻底改变不择手段拼底线、比下限的现状……长久以来,弹窗广告都游离于纸面规则之外,这种约束的空白,让其不断试探、越走越远。

现实中,大多数弹窗广告尽管内容合法,却也同样让受众深恶痛绝。究其原因,乃在于它们缺乏友好,甚至带有强制性、误导性。典型的表现在于,重复性狂轰滥炸、隐藏或篡改“关闭按钮”、自行启动后台下载等等——在主流认知中,网络弹窗被归入“恶意广告”一类,也恰恰源自于此。与主页广告、按钮广告、直邮广告等正统网络广告形式相比,无所顾忌的弹窗广告,显然要无节操得多。

梳理网络弹窗之乱,终究都绕不过,对广告伦理的追问。受众为享受免费内容,要在多大程度上,出让注意力给广告位?花样百出的广告模式,又该遵循哪些起码的业务底线?在开放的网络广告投放环境内,各方怎样才能具备基本的自觉自律?这一切疑问,都有待于一一求解,并以立法形式加以确认。我们已然确知的是,现今的网络弹窗,并不被受众认可。其恶意骚扰与强迫式传播,所带来点击率和浏览量,能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注定存疑。

牺牲用户体验的弹窗广告,也许只是给人以“强势营销”的错觉。然而,为了这种可疑的广告效果,整个社会早已损失了太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