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乏科研自觉,奶企自新难期

(2014-07-30 19:29:53)
标签:

股票

分类: My时评&学术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科委获悉,由科委立项,北京市财政拨付给北京三元的1077.97万元即将到位,用于后者承担的“安全健康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研究与产业化”研发项目。据了解,政府为婴幼儿奶粉研发专门立项,并拨付大额资金,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首次。三元食品该项目的主持人表示,我国对母婴体质和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急需补上。(55日《北京青年报》)

国产奶粉之痛,既是普通民众挥之不去的梦魇,更是食品工业难以摆脱的尴尬。 于此,各方无不痛心疾首,除弊立新的豪言壮语不曾少发。只可惜,言之凿凿却效果寥寥,几近令人心灰意冷。在此背景下,“北京科委出资研发奶粉”的消息,总算是又从另一角度予人希望。只是,这种“希望”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合乎逻辑,则似乎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公众的惯常印象中,婴儿奶粉早已是深度市场化的寻常商品,理应有一套成熟的学科知识和生产标准支撑。既然如此,又何须财政出资专项研究?当然,相关负责人显然有不同见解,“我国对母婴体质和营养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多空白,急需补上”——好一派“一穷二白”的可怜模样。这般说辞,与和国产奶粉平日营销时的自吹自擂,简直天上地下!试问,谁在说谎,真相如何?

缺乏殷实的基础研究,盲目上马的奶粉项目,注定会危险重重。在不具备相关学科研究和数据结论的前提下,某些国内奶企居然数十年如一日,天花乱坠地吹嘘、兜售着那些“蒙事”的产品,当真是极不负责的做派……居然时至今日,在公共财政的支持下,少数奶粉企业才想到尝试填补“研究空白”,这是怎样一种后知后觉。

公共财政出资推动,企业方才愿意做些基础研究,这实在是诡异的逻辑。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本就应该有自己的科研传统,以及用科研成果推动产品升级的基本动力。周所周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多少,历来是判断,其是否具备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惯用指标。如果由此反推,国内奶企普遍科研意愿疲软,或许恰恰印证了这个行业整体性的平庸。

泯然众人的国内奶企,宁可在无序、庸常的竞争格局内随波逐流,也不愿意成为那“不一样的一个”。而事实上,若顺着夯实基础研究、提升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产品的发展轨迹,本应诞生一批卓尔不群的杰出公司。现实最令人失望之处在于,所谓民族奶企,可悲地达成了某种低效的默契:大家共同维系着行业的消极现状,谁也不愿牺牲短利,以换取长远声名。

由北京市科委牵头,由公共财政扶持,终于有奶企开始埋头做些研究了。从效果维度看,其或许能诞生些可供利用的成果;可该行为最初的逻辑合理性,或许仍经不起仔细考量。此举是否有地方政府“关照”本地企业之嫌?是否侵犯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是否有用科研资金“套取”商业收益的成分?凡此种种,必得有所交代才是。

请相信,国内奶企未必没资金、没能力,独立开展些学科研究。与其由财政出资“牵着”其行动,终究不如真正激起市场的优胜劣汰,来倒逼它们自救、自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