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为代理人与掮客的“官员司机”

(2014-03-31 19:13:44)
分类: My时评&学术

近日,曾经在厅级单位为领导服务的司机冯晓铭(化名)向媒体透露了自己最近几年的各种收入状况。冯晓铭表示,除了单位福利等“显性收入”,大量隐性收入还没计算在内。他曾经就通过领导渠道获取的信息,弄了“房改房”“内部职工房”,价格是市场价一半。他同时表示,“这几年收入锐减,福利少了很多.八项规定和各种规章制度,让我们这些隐形特权人感受明显。”(224日《新京报》)

“过来人”的一面之词,固然不可尽信,但冯晓铭的一番交底,仍有颇多可信之处。关于公车驾驶员,早有种种真真假假的传说。所谓“上头有人,力可通神”,公众对于官员司机的强大能量,一贯深信不疑。于此,大家虽早有笃定的判断,却历来缺少充分的细节填充。而冯的现身说法,显然填补了,那部分缺失的“内幕”。好奇的人们,总是乐于听取那些不为人知的秘闻。并不透明的官场,刺激着我们的想象。

“购物卡拿到手软、电子产品随时赠玩、通过领导买半价房”,已经转行的冯晓铭,面对媒体怀念着往日时光……他绘声绘色的叙述,并未引发强烈质疑,这多少说明其契合了公众的固有印象:官员总倾向于关照身边人;而下面人办事总不忘打点中间人——在此传统内,公务车司机上下得利、左右逢源,享尽好处实在不足为奇。司机虽手无公权,却是被公权者最直接“辐射”的群体。他们与权力运作若即若离,最终收益颇丰。

公务车司机,一度在体制内如鱼得水,当然有着不可言明的肇因。此类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官员意图建构亲信圈,实现权力暗地运作,从而规避制度监管的灰暗初衷;另一方面则源于,众多下层公务员、营商者等,企图进入领导核心盟友圈,继而绕过明面规则谋取灰色利益。 在此过程中,自始至终,“司机”等一类人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官员事实上的“代理人”,也是那些办事、勾兑者的“掮客”。诚可谓,两头拉拢,双面得利。

当公权运作缺乏规束,官员职权便可能沦为私产,便可能谋求变现。在此前提下,“司机”的功能早已超越了开车代驾之层面,而成为官员在权钱市场内的利益代表。可以说,这是一个公权自我繁衍、私相转授的过程。藉此,某些官员找到了一条相对安全、便于操作的“变卖权力”之路。其最终后果是,一系列明面的办事规则,被彻底架空。而一套由败德官员及其亲信圈所主导的隐性秩序,主导了多数事项。

官员司机的“高福利”,有些是体制内的合法所得,虽然因其过高而未必合理,但终究无碍大节;但还有另外一部分,则显然没那么底气十足了:或是官员为拉拢而给予的恩惠,或是求办事者打通关节而支付的佣金,凡此种种总归上不了台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