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导炮轰影评人,一场未必率性的骂战
(2014-03-18 22:05:08)分类: My时评&学术 |
上映10天以来《私人订制》冲破5亿票房,成为冯小刚最卖座的喜剧电影。不过,《私人订制》在高票房的同时,也受到不少影评人的非议。12月29日早晨,冯小刚连发数条微博,痛骂绝大多数影评人的浅薄,称其装大尾巴狼蒙事骗人。冯小刚表示,就现实批判性而言自己给《私人订制》打9分,因为它突破了对权力的讽刺,自己尽了一个导演对中国电影的责任。(12月29日中新社)
《私人订制》一路飘红,冯导脾气随时见长。几轮微博炮轰过后,“大多数影评人”,俨然被冯氏死死钉于耻辱柱上。但,唇枪舌剑的娱乐江湖,又有谁真正甘为鱼肉呢?可以预见,面对冯小刚的突然发难,一干凄惨中招的影评人,定然会发力还击——身处一个不怕被围观,只恐被遗忘的行当,所谓口水战、隔空对骂云云,或许终究只是一技伴身、逢场作戏而已。
其实未必所有人都关心,冯导和影评人的恩怨情仇。比如,一部分出戏的看客,更愿意去揣测,冯氏此时急急跳出,是否有为电影 “站台”叫卖之嫌?当然了,诛心之论不可信。怀揣一颗简单纯粹的小心肝,多数公众还是倾向于,将此次“炮轰”事件归类为,一次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一场措辞激烈的业务探讨。只不过,其间冯氏动辄粗口谩骂,实在失体失态有辱斯文。
冯大导演固然有脾气、有态度,可是其一番声嘶力竭的吐槽,却着实是硬伤累累,叫人不忍直视。数条炮轰微博,一方面将认可《私》的周黎明,标榜为“客观、坚守底线”;另一方面,却将一批看低该片的影评人,统统贬低为“浅薄,大尾巴狼”。如此这般,无比直白的“亲者快,仇者恨”逻辑,充斥着十足的幼稚与赌气意味。其中,毫无说理辩论的起码尊重,只有话语攻讦的霸道劲头。
诚然,既是发难炮轰,要的就是劈头盖脸“灭了丫的”的霸气。而就最终说服效果来看,冯小刚此次拉下脸面的言辞挑衅,还是显得有架势无实质、有腔调无格调,隐约透着一股自怨自艾、气急败坏的怨妇模样。然而即便如此,冯导雷霆万钧一顿骂,仍获得了不少人大声力挺。所以如此,既因为一部分骨灰粉疯狂追随,也是因为小众审美追捧“痞气个性”。更是由于,一定程度上冯氏开骂确是“民意基础”……
一些人支持冯小刚,其实是出于“也不喜欢影评人”。一直以来,影评人群体,并未建构起健康、正面的职业形象。这群人中的很大部分,总是习惯端起架子说话、故作高明而阴阳怪气,且动不动唇齿相讥,标准的傲慢、好斗性格,早已令公众怨念颇多。在此语境内,冯导的严词炮轰,似乎又有了一股迎合民意、顺势而为的讨巧意味。
口水横飞本是娱乐圈的常态,倘若你想从一场场真真假假的争吵中,梳理出什么真理或道理,想必是徒劳的努力。基于此,围观“冯导大战影评人”,我们应有自己的“确信”:其一,影评人的职业定性是独立命题,超越于对《私人订制》这部电影的好恶评价;再者,一个多元的社会内,从没有绝对适用的正确“意见”,无论是针对一部电影,抑或一个职业;此外,不同意见间的博弈调和,至少要保持起码的克制、体面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