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圣诞中的文化创造
(2014-02-12 21:12:20)| 分类: My时评&学术 |
虽然网络中弥漫着浓浓的圣诞气息,但在24日某门户网站发起的一项“你是否过圣诞节?”的调查中,仍有七成网友表示不愿过圣诞节。与此同时,说到圣诞节送什么礼物?网络上很多人晒出了“马上有钱”的照片,在各种玩具马的马背上放上诸多钱,寓意“马上有钱”,这一简单的小游戏,让数万网友们玩得不亦乐乎,于是,一大波形形色色的“马上有钱”汹涌而来,网友调侃,估计马玩具都要卖疯了!(12月25日《现代快报》)
泊来的“圣诞”,又一次演绎成,一场世俗狂欢。借题发挥的人们,一方面以某种离经叛道的姿态,毫无顾忌挑衅着刻板而正统的节日文化;另一方面,又乐于不断给圣诞填充“新义”,藉此将其改造得更亲民、更欢乐、更具时尚感和纵乐色彩……圣诞节,与中国式圣诞节,绝对是两个物种。如果说前者是某种传统的沿袭,那么后者便是最彻底的“涂鸦创造”——借助任何形式,表达任何主题!
圣诞之于你我,毫无历史包袱,无所谓“约定成俗”。所以,当国人言必称欢度圣诞,其真实语义实则很是可疑。未必有红袜子、烤火鸡,甚至未必有圣诞树和圣诞帽,我们的圣诞乐趣,一直飘忽且游移。比如今年,一场“马上有钱”的晒图接力,竟让诸多网友乐此不疲;而作为后续衍生品,一副“马上有对象”的强悍构图,同样引来喝彩一片,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公众对圣诞传统缺乏忠诚,甚至本就不需忠诚。在此间的文化语境内,“圣诞”还是一个不断发展中的概念。它可以指购物扫货,可以指彻夜狂欢,可以指情爱浪漫,亦可以指打趣吐槽。就这样,“中国式圣诞”几乎无所不包,甚至成为牢骚满腹者,调侃泄愤的绝好时机。在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中,“圣诞老人因雾霾跌倒,而后遭遇无人敢扶的窘境”。中国人的“圣诞话语”,有着满满的自嘲与批评精神。
是有多空虚寂寞冷,是怨念有多深,才会在平安夜里晒神图求财、写段子编排?我们对圣诞并无信仰,我们只有最现实的利害观。以圣诞之名,网友们赤裸裸地求钱财、求对象,当真真诚得可爱。当然,谁也不会对此认真:所谓“黑了自己,娱乐他人”,说到底就是,抱团取暖、互惠互利而已。原本自成体系的圣诞节,遇到解构力与解释力十足的网络势力,注定要经历一个世俗化的降格过程。
神圣感褪去,“实用感”强化,中国式圣诞按照国人的需求,实现了内容再造。因为圣诞,大家多了一个放下矜持、调戏严肃、倾泻不满的好理由。而这,便是我们所建构的节日新传统——一种独立于“拿来主义”与“消费主义”之外的,民间的、原生的、自发的文化创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