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铁调价与一座城市的交通再造

(2014-01-23 21:11:26)
分类: My时评&学术

无论何时、无论多远距离,花2元就可以坐遍北京地,这种局面未来将会改变。日前,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据悉,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地铁采取2元票价的一票制。各地地铁起步价2元、3元不等,封顶价5元到10元不等。(1215日《新京报》)

2元通票制,一度让北京地铁全国最便宜,堪称“业界良心”。然而,由低价策略所衍生的,乃是车厢拥挤指数不断加剧、财政补贴压力持续攀升等等并发症。现状不可维系,故而变革势所难免。无甚惊奇的是,“用价格杠杆引导需求”,再次成为此轮调整的核心思路……长久以来,但凡谈及公共治理议题,言必称“价格工具”云云,俨然已成为城市管理者挥之不去的情结。

其实公允看来,北京地铁的此次价格变动,与其说是“涨价”不若理解成是“回归主流”。异类的“2元通票制”,虽极具民意市场,却最终被证明“难以持续”。此种定价策略,导致地铁方面自给能力极为有限,并且对专项补贴过于依赖——须知,当有限的财政资源,被过度消耗于“维持既有公共交通水准”上,便不可避免地拖慢城市运输系统的下一步发展与更迭。

公共交通项目,一方面是拉动城市发展的前提性硬件投资,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投放给民众的某种“福利”。有鉴于此,其理所当然应该采取低价策略。但,所谓“低价”绝不意味着不计成本、不讲技巧。北京地铁的2元通票制,以透支财政托力为代价,给市民提供了一种畸形且不可长久的廉价预期。从长远来看,这未必算是负责任的做派。

地铁定价改革,无疑合乎市场规律,却也注定有悖公众诉求。忧心忡忡的反对者,无不理由充分,有人分析“刚需群体对票价缺乏弹性,涨价无助于乘客分流”;也有人担忧,涨价事实上会给低收入者和环保主义者,造成某种“逆向惩罚”;除此以外,更有人提出,地铁提价将人流驱赶到地面交通,而后“首堵”必将更堵。但即便如此,又有谁能说,“2元通票,维持有理”呢?

解读“北京地铁票价调整”,最需要的或许就是,抱持一份动态、长远的视角。现阶段,人满为患的地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快速代步工具”的本来优势。倘若消耗过多的公共财政资源,来维系这种低效率的供需格局,城市未来的交通建设,势必会牺牲很多速度与想象力。恰是基于此,在合理范围内拉升票价,强化地铁的自我生存能力,北京公共交通系统,方可置换更多的发展空间。

地铁涨价,合乎一座城市的效率追求。只是,如何平复此轮调价给极端低收入群体所造成的影响,必得在事先有所说明才是……在过去,“2元地铁票”所允诺的超低出行花费,一度是很多人敢于入京工作的底气所在。但在将来,伴随票价上浮,城市的管理者开始更准确、更真诚地,告知“京城的生活成本”。北漂一族何去何从,当借此契机重新考量。

毕竟,“特大城市北京”,也许早已告别了,鼓励大家一拥而入的年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