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化安保防医闹,纵能“清场”而矛盾仍在

(2013-12-25 22:21:40)
分类: My时评&学术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强调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级防护体系构建“平安医院”,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以防止恶性“医闹”。据悉,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安全防范工作均需按照本意见执行,其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参照执行。(10月23日《京华时报》)

伴随伤医、医闹事件多发,医疗行业的高危化进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之破局,各方建言献策久矣,思虑不可谓不深刻,方案不可谓不周全。然而反观此番“指导意见”的种种主张,其逻辑之粗糙、手段之单一,实在不免令人大失所望。事实上,“增保安,防医闹”的策略,即便不说是一种“升级对抗”思路,也至少逃不脱“未及根本”一类的指摘。

人尽皆知的道理是,应对成因复杂、危害甚大的医闹现象,唯有根绝其滋生土壤、斩断其产业链条,方才是治本之策。强化安保力量等做法,意在以“强力”压制乱象,本质上仍是诉诸于斗狠而非和解。如此这般,将建构医院良秩的期望,寄托于拉大医患双方力量对比之上,不仅给人一种以势压人之感觉,就最终效果而言也很是可疑。因为,众多保安镇守,纵使可实现“院内清场”,但积累的矛盾绝不会自此消除。

须知,医闹之所以产生,固然与院方安保薄弱、势单力薄有所关联,当更重要的原因显然还在于,医疗事故鉴定模糊、善后赔偿充满弹性。在“多闹多得”的索赔格局内,必会激励不少患者与家属一闹到底。而从另一层面说,每个医院都有在市场内争夺“患者”的压力,医闹频发势必意味着自身名声败坏、就医者大量流失——恰是基于此,院方往往多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一再退让迁就。

用强势安保对抗医闹事件的陷阱在于,它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只是将问题延后,或推移到另一场域。此一动作所传递的信号是,医院方面将更少妥协、更加强硬,不忌惮通过一场“以硬碰硬”的对话,最终胜出。只是试问,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医院一类的机构,肆无忌惮地展示“肌肉”、以力震慑,是否合宜?毕竟,此等做法已超越了必要自卫的范畴,而是一种凌厉的攻势威慑,着实给人以角色错乱之感。

倘若要最终根治医闹乱象,绝非是强化安保配置便可达致。真正的治本之策,乃在于将医院的行事方式、院内的小生态,与普适的社会机制对接,从而用显规则取代隐规则。就此方面,强化医院的谈判能力与应诉技巧,无疑是亟待解决的。说到底,医院当超越于“围绕医闹平事”的传统之外,而非通过强化安保等方式,强化自身在这种畸形传统中的竞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