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责官员失仪,不能仅由公众相面诛心
(2013-08-20 21:01:52)分类: My时评&学术 |
“7旬老人抱腿不放,而领导却满脸微笑。”7月29日这则配图微博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记者了解到,微博中的这位领导是广元市城乡规划和住房保障局房管处处长欧昌福。在网帖中,他被网友称为“微笑处长”。日前“微笑处长”回应称:照片只是瞬间表情,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问心无愧。(8月1日《华西都市报》)
一笑解千愁,一笑徒增忧。于官员群体而言,已有太多“因笑惹祸”的旧例。人人皆可“拍照为证”的年代,不合时宜的微笑片段,注定会被留存和转播,然后被围观、供批判。事实上,伴随着公共意识崛起,公众竟越发痴迷一种“隔空相面术”:他们热衷于抓取并解读,某位官员在某时的表情符号,继而作出或善或恶、或忠或奸的判断……现实如斯,中枪者可谓前赴后继。一连串“微笑XX”的名号下,有人应声倒下,当然也有人幸运漂白。
既居官场,“微笑竟也催人倒”。从欧昌福被称“微笑处长”的一刻起,他便当明白,自己已深陷麻烦之中。面对网友质疑,欧昌福的回击也算有理有据——“对突然下跪没有防备,有些不知所措,我只有笑着去安抚大家的情绪”。无奈,对此说法,很多人不以为然。一时间,又是好一阵冷嘲热讽、愤怒批判。或许,大众舆论向来有此趋势,“先预设立场,且永远相信自己所想”。
众多网络围观者始终确信:诡异的一笑,背后必有隐藏的故事;一个人瞬间的失态,也必可对应于其一贯的秉性。凡此种种,“由面及心”、“诛心之论”,本是最无聊、最轻浮的评判路径,却被网友一再“祭出”,且诡谲的是,其竟收获颇丰。试想,“微笑局长”杨达才,不恰是因之落马的吗?既有成功先例,网友们便想着复制“传奇”。而欧昌福,显然最可能成为下一个杨达才。
剧情的演进,会否真如网友预期那般?又有谁知道呢!而确知的是,杨达才的倒下,主要还是有赖于,网友人肉出来的“贪腐实据”。与之相较,欧昌福除了诡异一笑外,似乎并无其它“猛料”。须知在我们的语境内,“不合适的微笑”即便不妥,也不足构成对官员追责的依据——也许,这便是问题的所在,当官方对官员的失仪表现不予追究,心怀愤懑的民众,自然会借题发挥搜罗“新罪”,并希望藉此“曲线问责”。
说到底,公众之所以对官员的失态微笑无比敏感、兴奋莫名,大致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此间行政体系内,甚少会因官员言行失仪展开惩戒,故而民间力量自会填补空缺;其二,在官民互信迅速消弭的当下,公众也乐于沿着“由小见大”、“由此及彼”的路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利。一旦明乎此,我们理当明确,唯有建构起“公职人员失仪须追责”的传统,同时以公权系统的自净收复公信,才可扭转公众无端联想、相面诛心的偏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