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卧底,充斥算计甚少温情
(2013-07-18 22:25:34)| 分类: My时评&学术 |
白天着城管制服执法,晚上则换上便装摆摊,武汉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引起全国网友关注。16日,武汉城管官方微博回应此事,称当事人是一名优秀城管执法队员;而洪山城管人士则称:“摆摊”实为卧底,目的在于“换位思考”。(6月17日《楚天都市报》)
剧情大反转,观者皆惊叹。城管变小贩,原来不是越界客串,而是乔装潜伏,为的是检查工作、换位思考!当然,这份良苦用心,绝非寻常人可懂。于是“卧底论”一出,又是激起非议一片。有人斥其虚伪,有人戏谑解构,总归是喧嚣一时、十足喜感。
城管一行竟也玩起来了“卧底”,这般煞有介事的范儿,难免令公众很不适应。在通常的社会认知中,城管管理商贩,一贯只奉行着“警告、驱逐、罚款、没收”的粗暴路数,现在忽然打出“打成一片”、“换位思考”的高端牌,其间手法“转变”之大,实在新鲜离奇得很。
只是必须要说,纵使此般“转变”很温情、很大胆,但其是否正当和必要,却依旧是个大大的疑问。事实上,所谓“卧底”像极了“打入敌人内部”——恰是本着一种“对抗”的思维,城管方面方才不惜剑走偏锋?确定无疑的是,公职者履职时大玩“角色扮演”,总归显得不那么光明磊落。“行政执法应以明确、公开的方式进行”,这是正派社会的常识之一!
武汉城管方面声称,“卧底通过换位思考,深入了解小贩们的情况,便于今后提升管理水平”。试问,怎样才算“提升管理水平”呢?是更精确掌握小贩的出摊规律、营商方式等信息,从而加以更精准打击?还是,对小贩的生存状态、谋生疾苦更多体知,于是转而以一种更人性、温和的方式执法?
考虑到城管的功能设定,乃维护城市整洁与秩序,我们很难想象,武汉城管的“卧底”动作,是出于对小贩的同情与体谅,而非别的什么功利目的!现实点说,城管和小贩间的角色冲突,简直是与生俱来的,绝非是转变理念、假装温情,就可轻易调和两者的爱恨纠葛。
城管职业,所受到的激励,从来都是以更直接、高效地方式驱离小贩,而非是使自己的执法方式,变得节制和温柔。从此角度看,“到小贩中卧底”充斥算计无关温情,其后果极可能是,城管履职效果改善,而小贩生存境遇恶化。毕竟,此种模式横空出世,本就意味着城管执法的前置化与精准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来武汉城管花样不断,围观执法、举牌执法、鲜花执法等等,但观其后效,多无疾而终罢了。由此也说明,若不以更清晰的城市功能划分,给小贩创造合法、便宜的营生之所;若不改变城管单一的职能定位,任何执法手段的推陈出新,本质上都仍不可避免地触及小贩们的利益奶酪。有鉴于此,所谓“变与不变”,已然不那么重要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