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该怎样回应“染色花生”的震撼?

(2013-04-07 16:43:23)
分类: My时评&学术

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浙江团进行小组审议。全国人大代表、海宁市华丰村书记朱张金拿出一袋花生米,数了10颗扔进玻璃杯,冷水一冲,整杯水都成了黑色。他说,这就是售价高达160元一斤的所谓健康黑皮花生。据悉,这次参加全国两会,朱张金带了300多件有毒食品到北京,“这不是作秀,而是要让大家看看,毒品添加剂的泛滥和危害到了何种程度。”(3月7日《钱江晚报》)

“黑皮花生”一秒钟现原形,食品行业乱局之深,一瞬间显露无疑。当然,朱张金极为个性的“现身说法”,并不能得出一般性的结论。但即便如此,公众对“有毒食品”的存在,确乎有着切肤之痛。或是因为营商者道德失守,或是源于职能者监管不力,一段时间以来,各种荒诞离奇的假劣“食品”,越来越频密地闯入舆论视野。之于此,我们一方面感叹黑心产商败德、狡黠,另一面也唯有心有戚戚、时刻警惕而已

这一次,朱张金带了300多件有毒食品,其品类之广、数量之众,着实令人瞠目。显然,此般举动正是对食品安全现状的最直观展示!窥一斑可见全豹,300多件有毒食品背后,便是一个病根已深、亟待纠偏的食品市场。“毒品添加剂的泛滥和危害到了何种程度”,这是朱张金的心声,亦是所有人的疑问。当“为商”的职业伦理已被突破,各种出格、违规的做法,又怎不会蔓延扩散呢

有人怒批,“奸商已没有了底线”。诚哉斯言!对于食品生产者而言,违规使用有毒添加剂,不仅突破了基本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更是对民众生命尊严、健康权利的直接侵犯。在见证了“染色花生”之后,我们的确有太多理由痛斥奸商无道。但,宣泄情绪之余,反思“奸商何以当道”,也许更为必要。当然,你可以将之归因于“执法不力”——只是除此以外呢

食品行业内,奸商成势,当有着复杂的成因。比如,一些人消费习惯存有偏差,往往求贵、求新、求异。不惜重金买“黑皮花生”,便是一例;再比如,食品流通渠道太过混乱,除了常见的“厂家—经销商—消费者”模式,还广泛存在自销、直销、专供等形式,后一类产销链错综复杂,无形间为“有毒食物”走货提供了可能……必须重申的是,应对有毒食品,既是个价值命题,也是一个技术活儿

“怒斥奸商”固然解气,可也就是图一痛快而已。所以,当我们被“染色花生”触动,除却愤怒,我们或该形成些积极的共识:其一,对抗有毒食品,绝非监管者一家之责,消费者亦可有自己的担当与作为;其二,所谓“加强监管”的呼吁,绝非仅指加强执法频度与力度。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将食品领域的产销格局,予以现代化、标准化的改造升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