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然玉
然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199
  • 关注人气:5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审视“踩踏”悲剧,再思教育伦理的重建

(2013-03-06 23:20:33)
分类: My时评&学术

据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官方微博“老河口发布”消息,27日上午6时15分左右,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秦集小学发生一起因拥挤引起的踩踏事件。事件造成20多名学生受伤,其中4名重伤学生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伤者正在救治。有消息显示,事故是因大量学生拥挤在大门处,导致铁门倒下后砸到学生。据了解,接报后,襄阳及老河口市委、市政府领导第一时间带领相关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处置,组织抢救工作,详细事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2月27日新华社

心痛以至无语,然后再无词汇,可以表述我们此刻的心情。新学期开课伊始,便发生如此悲剧,数名学生死亡,二十余名学生受伤……如果说,这是一场始料未及的意外,那么其代价未免太过沉重。对于孩子,这个社会一贯欠债太多。震撼一时的校车之祸,尚且未能彻底根绝;与之相随,竟又并发有零星的校园事故。此情此景下,尤有必要重申一点:建构安全校园,若我们不曾穷尽所有努力,一切“意外”都没有被宽恕与释怀的理由

孩子的处境,最能折射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再上演的孩童之悲,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羞愧?但,既然这是一个分工的社会,在“共有的愧赧”之外,也必有一部分人,需要负起直接的责任。纵使如今细节未明,但确知的是面对“踩踏事件”,校方、主管部门,必然难逃指摘。居然会发生“学生拥挤大门,导致铁门倒下砸人”的事情?试问,铁门的质量是否过关?有无日常的隐患排查?校园的秩序维持,又是怎么开展的

每一次事故之前,必先铺垫有长久而细杂的“伏笔”;每一次事故之后,也循例有道歉、问责、免职等一系列应对。然而,人命已逝,纵使再真诚的善后,想必也价值寥寥吧。某种意义上,公众所以对“校园悲剧”莫名愤怒,就在于悲剧的教训,往往难以充分转变成日常工作的改进——也许会有一阵风式的整治,也许会有运动式的纠偏,但“孩子至上”的职业伦理观,却始终不曾植入,一些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

在现实语境下,很大可能,校方、教师、管理者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动力,只是为遵守规章的要求,而非全然是出于“为了孩子”的情感考量。事实上,当教育工作的崇高感被抽离,乃至彻底矮化为一份普通的世俗职业,某些看似偶然的事故,也就早早种下了种子。相当长时间以来,这个社会将各种事无巨细的职业条例、管理规范,加诸于教育者身上。但可惜,在重建其职业认同感与道德律方面,一直作为有限

单方面依赖外力约束,无法激发出教育者的职业自律,这或许恰是校园事故频现的肇因之一。审视最新发生的“校园踩踏”,在有死有伤的沉痛结局面前,全社会除了反思相关的制度建设,实在有太多理由思考另一问题,即怎样让教育者,能真正对孩子的未来心怀怜悯和敬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