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预判力与系统性,火车票务变革难合期许

(2013-02-28 22:51:50)
分类: My时评&学术

前段时间,旅客购买的实名制车票丢失后无法直接退票遭到质疑。近两天,随着铁路客流逐渐攀升,很多启程在即又临时变更行程的旅客遭遇了一个新的难题——实名制火车票无法异地退票。“实名制车票都可以全国通取了,怎么就不能全国通退呢?”很多旅客对此十分不解,实名制火车票退票制度再遭质疑,有关铁路实名制退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加细管理的呼声再起。(2月6日《京华时报》)

春运又来,作为运载主力的铁路,再一次遭遇轮番吐槽。其实公允来看,铁路方面的表现,近来已显著提升。一个典型例证便是,“本地取票”向“全国通取”的转变。只是,若比对民众的期待,这点小小的改进,或许还显不够。就比如“异地退票”,其所遭遇的困境,实则是不应出现的。此类漏洞,从本质上来说,所体现的恰是“正向变革的不彻底性”,它无疑消解着善意政策本能凝聚的认同

向好的改变,会激起公众更多寄望。所以,一旦这种“改变”浅尝辄止、留有尾巴,公众的失落感注定倍增——吊起胃口,又浇盆冷水,总是最折磨人的。“异地退票难”引得怨怒一片,一个颇为代表性的质疑就是,“实名制车票都全国通取了,怎么就不能全国通退呢?”此一简单的逻辑,具备相当说服力。因为在一般人眼中,“通取”与“通退”的技术要求并无多少差别 ,绝无前者可行、后者没门的道理

民众总是从一种可能,想象另一种可能,“通取”的实现,让他们有理由要求“通退”。然而,这事终究是个专业活儿,业内人士就说了,“异地退票,有些技术细节要进一步完善。”只可惜,很多人拒绝相信此一说法。铁路系统一贯膨胀的谋利冲动、一贯懈怠的履职作为,已经让不少人习惯对之“恶意揣测”——“无法通退,不过是铁路运营者怕麻烦、怕损失而已”——类似说法并无实据,怎奈偏偏很有市场

火车票通退,到底是“不能”还是“不为”?各方有各方的说法,喧哗一时难有定论。此事中,民众除了指责铁路系统“不作为”,似乎也必要进行一些更积极的思考。例如,如何减少不负责任的“抢票”?说到底,大量的“退票”需求,其实是恐慌性求稳心理作用下,盲目购票所致……当我们呼吁火车票通退,就先得考虑控制退票规模。如其不然,退票的便捷化,只会诱发更多非理性的囤票行为。于公共利益而言,并非幸事

但愿,围绕火车票通取、通退的口水纷争,能为铁路系统日后的变革积攒经验。且诸多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或许就是“变革,当有预判力与系统谋布”:就如推行车票“通取”之初,就该估计到“通退”的需求,并予以事前布置;在未来真要车票“通退”,也该早早思索“控制退票规模”的问题。惟其如此,所谓积极的改变,才能真正跟上民众动态的期许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