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角色错位,“兰考悲剧”萌芽早生
(2013-01-10 21:59:56)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1月4日,河南兰考县收养孤儿和弃婴的“爱心妈妈”袁厉害家里发生火灾,造成7人丧生。大火发生后,袁厉害收养的其余10名弃婴已经先后被送往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安置。兰考县5日召开媒体通气会时,认定袁厉害收养弃婴的行为不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坦承官方曾默许这一行为并违规给予帮助。(1月6日《京华时报》)
随着时间推移,悲剧的更多细节被起底。一场兰考大火,不仅导致7名孩童无辜命丧,也将当地沉积已久的乱象显露无余。痛定思痛,袁厉害“私自收养”固然失当,但官方对之“默许并给予帮助”,无疑更值得反思。一个各有分工的社会,救助“弃儿”群体,历来主要是公职部门的责任;但,兰考县却过度依赖袁厉害等民间慈善力量,乃至纵容“爱心妈妈”的招牌做大——此事上,职能者坐享其成、乐得清闲的姿态,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灾难的种子。
收养弃婴、孤儿,毕竟不是有善心就可做好的事业,还得辅以一定的物质能力、专业知识。基于此,针对私人收养行为,法律层面制定了一揽子规定,以求尽可能降低风险。只是遗憾,兰考县有关部门,如此轻易地突破了规则约束,甚至默许、支持了袁厉害的“不合规”收养。其后果有二:一方面,在不具必要条件的情况下,鼓励袁厉害更多“收养弃儿”,以至于孩子死亡率高、吃不饱饭;另一方面,袁厉害的声名远播,事实上也诱发了更多不负责任的弃婴行为。
这些年来,围绕袁厉害的种种揣度,诸如“卖婴”、“骗低保”等从未平息。这也说明,规模化的私人收养,本身就处境尴尬!毋庸讳言,“爱心妈妈”袁厉害所兜售的,不过是一种乌托邦式的虚幻希望:即便公共救济机构不出力,或甚少出力,单纯依靠少数的道德偶像、依靠社会的爱心喷涌,我们就能很好解决孤儿、弃婴的收养难题。而时至如今,7人丧生的惨痛代价,则彻底打破了这种“幻想”。
袁厉害等民间力量,所提供的便捷化“弃婴”救助方案,实则是高风险、低水准、充满不确定性的。并且,因为袁厉害们的存在,政府机构提供专业救助的压力和迫切性,得以极大缓解。如你所见,“当地公安和民政部门,不时将婴儿送往袁家”;与此同时,兰考县“福利院项目”却进程缓慢……不难看出,若不合适的人,在自己的能力、义务之外,进行“收养弃儿”的善举,从长远来看,未必就不是“弊大于利”。
在出事之前,公众有理由激赏“爱心妈妈”的善心善行;在出事之后,我们也不忍心责难袁厉害太多。本质来说,袁厉害所充当的本是“救火队员”的角色,是为弥补公共救助的漏洞。但,兰考县竟将之视作公共服务的替代者,一切就是另一回事情了。大火事故最终酿成,袁厉害与公职机构皆有责任——前者为后者的‘懈怠”提供了空间;后者为前者大开方便之门,且迎合、放大了袁厉害的“助人”抱负。最终,双方脆弱、灰色的“合作”破碎,悲剧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