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样的招聘猫腻,多一层的悲哀意味

(2012-12-19 21:22:25)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近日,有网帖质疑招商银行济南分行校园招聘存在“猫腻”,指出从招商银行官网下载的面试名单,其备注一栏写着多位行长、银监局领导、省政府朋友等关系,并上传了截图。17日,招商银行济南分行证实,网传的“关系名单”属实,其为招行“内部资料”,是员工误上传官网,目前这份资料已被删除。 (12月18日《京华时报》)

一次次曝光之后,即便是最骇人的丑闻,也只能引得观者嗟叹一声而已。你我生活的周身,内幕重重的“招聘”,就是众人见怪不怪诸事中的一件。在招行的“猫腻”之前,已有太多或高明或粗糙的旧例。于是,那些量身定制的“报名条件”,那些欲加之罪式的体检筛选等等,无不粉墨登场……或许可以说,在“规则时代”的外表,与“关系社会”的内核之间,“招聘”早就无可奈何又自甘堕落地,丢弃了本应恪守的操守底线。

即便如此,招行济南分行的“关系名单”,还是给污名化的“招聘”,又加了浓重的耻辱一笔。真相细节固然尚无定论,但“标注背景”的举动本身,已足够将当事方的阴暗“小心思”坐实!其实,就目的和操作来说,“名单风波”本无甚惊奇。只是考量到,“招商银行”空有相对纯粹的商业基因,却仍不能免俗地随波逐流,此事又多了一层的悲哀意味。

相对国有五大行,招商银行的官方色彩稍淡,且市场意识更强。在此背景下,该行招聘人才,本该更易守住“择优录用”的公平原则。但现实中,“济南分行”竟对海关、银监局、省政府等官员的子女大开方便之门!何以至此?为之求解,必得溯源到此间的市场现状:官、商区隔暧昧;营商者为赢竞争,乐于以各种手段维护好“官方资源”;且,公权者履职缺少约束,寻租、谋私的概率极大……凡此种种,归纳来说无非是,“若企业自主不受尊重,则招聘公平难以实现”。

招行济南分行的拼爹招聘,乃是以牺牲人才储备质量,以及自我品牌清誉度为代价,来维护与“权势人物”的良好关系——直白点说,就是用“人情投资”换取日后关照。毋庸讳言,此等利益交换,只有在欠文明的官商格局内,才得以发生!今天,当“提倡规则”成为全社会的主流信仰,集中爆发在招聘领域的丑闻则反证着,我们对于规则体系的建构力度,仍不足以打消某些人 “私相授受”的投机冲动。

也得承认,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子以父荣”都是寻常不过的现象。只是,这种发端于人性的“亲情扶持”,绝不该寄生在不健全的市场生态内,乃至演绎成小群体蚕食公众利益的盛宴。招商银行总行回应称,“已向济南分行派驻工作组核实情况。如有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但愿此言不虚!毕竟,“招聘”沉沦既久,有错必纠,是拯救声名的第一步。而除此以外,彻底平复此轮招聘风波,无疑要有赖于那种官商共生逻辑的净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