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婶”事件:热闹开场,就别冷冷作结
(2012-11-25 22:09: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近日天涯论坛及凯迪社区有网友爆料,指广州城建系统退休领导李芸卿有24套房产,是名副其实的“房婶”。22日,中共广州市纪委官方微博做出回应称:李芸卿原是广州城建开发有限公司属下设计院退休高级工程师,未曾担任该单位行政职务,非中共党员,1997年9月退休。网上登载其家庭的24套房产情况基本属实,部分房产与其儿子共同所有。其前夫系某高校退休讲师。李芸卿表示,有些房子已卖掉,自己只有6套,均靠合法收入购买。(11月22日新华社)
“房叔”刚走,“房婶”又到?连日来,公众及媒体,边戏谑边猜测,边愤怒等待。而事态发酵至今,随着更多细节被披露,加之官方那句“基本属实”的回应,所谓“真相”虽不明晰却也隐约可见。面对这样一个阶段性“结论”,实在说不清是该庆幸抑或失落:因为,李芸卿有别于“女版房叔”,人们得以避免又被“脏官”伤害感情;可这是否同时意味着,这几日众人一腔热血的群情激昂,到头只是一场喧嚣一场空?
在结局上演之前,一切断言似都为时尚早。“房婶”的故事,虽未按照网友的预想演绎,却也还有继续跟进的价值。须知,“网友曝”或曰“网络监督”,从不只有“反击贪腐”的单一功能,更有着促进社会公义的责任担当。以此为初衷,一则信息也许值得大家关注——广州市建委内部人士称,李芸卿对建筑质量极为熟悉,“她故意买质量差的房,然后找开发商索赔,要求赔钱或者赔房子。”若此言当真,李芸卿似有利用内幕消息谋利,以及违背职业人“利益回避”原则的嫌疑。
利用“职业”具备的信息优势,来进行获利颇丰的私人投资,总归不是那么“底气十足”!实际上,在证券、会计等行业,早有“内幕交易”的明确界定和惩戒,而其他行业类似的“约束”确有缺失。当然,传言中“李芸卿故意买劣质房索赔”的做法,并不简单等同于传统“内幕交易”的定义,但总存在一定的雷同性。常识是,在职业角色与个人私域间,必得有清晰的区隔。惟其如此,才能确保雇主的利益,以及市场的抽象公平。
李芸卿在资本累积初期,是否存有污点和“原罪”,或许已经无从判断。也由于她“非官员”的身份,后续的调查必将调整思路。这场泡沫剧,最终结局无疑是开放的:一种可能是,作为“技术人员”的李芸卿,当年确实利用职务之便违规谋利;另一种可能则是,看似不可思议的“24套房”,只是机缘巧合之下,李芸卿及其家属合法工作、合理投资的“收获”。一切皆有可能,围观者既要跳出“房婶”标签暗示的预设立场,也应避免轻言亲信、就此离场。
一起纷纷扰扰的网曝事件,由线上烧到线下,在归于寂寞之前,总会留下些许可堪吸收的“营养”。不管此事如何落幕,这个世道人心都少不得颤动。如果李芸卿是无辜的,我们理当反思,加诸“房婶”之名时的那份狂热与轻佻,继而重申“公共质疑”当有的底线、克制和效率;如果李芸卿确有其罪,那么此事的经验必将指向多元,例如相关行业规范的完善,监管者的失职失察等等……
既然有了热闹的结局,若冷冷收尾就是对当事人与观者的不敬。那么,敬候后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