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泡沫化的中职教育难以为继

(2011-05-30 17:20:43)
标签:

杂谈

分类: My时评&学术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日前下发,与《通知》一同下发的,还有《2011年度分省中等职业学校指导性招生计划》。在这张表格里,31个省(市、区)的指导性招生计划数字一目了然。该“计划”建议2011年中职招生820万。有人直言不讳地向记者指出:“虚高”的招生计划数字,严重脱离实际,中职教育发展中遭遇的一些问题根源也在此。(5月30日《中国青年报》)

虽说“招生计划”并非任务、完成情况不奖不罚,但仍旧引得各级教育部门莫名紧张。受此支配,各地求快求大之心不绝、弄虚作假之风成势。于是,自上而下的宏图伟愿,不仅未曾换来中职教育的春天,且反倒使现状愈发恶化。就全国范围而言,中职教育已然遭遇多重失败:一来,社会偏见根深蒂固,上中职竟成农村初中生最不情愿的选择;再者,遍地铺开的中职学校多半光景惨淡,资金短缺、设备陈旧或者所幸招不到学生。

在技术工人极度稀缺、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谓正当其时。本是一举两得的善政,却不幸被扭曲为又一场“泡沫运动”。如此,又怎能不令公众唏嘘不已!很多时候,一个初衷极佳的政策,往往在落实中完全走样。究其原因,无非在于将希望寄托在了“错误的手段”之上——当主管部门,仅仅根据学校规模决定扶持力度,所谓“虚胖症”与“同质化”理所当然成为宿命。

在发展中职教育一事上,职能机构的决策思维明显陷入误区。从既有规则设定不难推之,于某些管理者看来,所谓“发展”约定于“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但事实上,国内中职教育的瓶颈,并非“教育机会不足以满足学生需要”。与之相反,相当多中职正忍受着生源短缺的煎熬!无视这一切,一味执迷于激励学校扩大规模,无疑是对职业教育的再次伤害。长此以往,有限的资源被“泡沫”虚耗,实现政策目标根本无从谈起。

一次次,当我们反思职业教育为何迟滞不前,总是习惯将原因归结于“社会的偏见”。只是,若深入追问下去——所谓偏见因何而来,又何以迟迟得不到消解?诚然不可否认,此间文化传统历来“重学轻术”,但这不应该成为唯一借口。值得思考的是,现存职教体系真能提供有竞争力的教育吗?持续膨胀的职校,似乎并未真正培养出多少“蓝领一族”,而仅是源源不断地量产着“流水线工人”。故而,职业教育当然吸引力有限。

中职教育,乃至整套职业教育,都面临着一场必然的抉择。或是继续求多求大,藉提供平庸的培训而惨淡经营;或是收束规模、追求质量,以高质教育培养名副其实的技术人才。现实语境下,选择后者是一目了然的出路。那么,与其费心发布招生指标,不若转而严抓职校教育的实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