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暗访难奈官场默契
(2010-09-13 17:08:09)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记者12日从山西省纪委获悉,8月20日以来,山西省纪检监察机关对全省机关干部上班时间在茶社、洗浴场所、歌厅等休闲娱乐场所玩乐享受的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共有296名干部被查获,其中79名已被处分。(9月13日《新京报》)
长久以来,官场沉沦一直为人诟病。履职效率低下之外,贪污腐败亦是不绝。光鲜而响亮的口号下,权钱交易渐次上演;豪华威严的大楼内,人浮于事成为沉疴。山西纪委此番明察暗访,再次以数字勾勒了官员们的无尽惬意。上班时间,竟有闲情流连休闲娱乐场所。到底是工作本就清闲,还是干部们太过潇洒?诡异的时间、尴尬的地方,近300名官员被查获。这或许可说是不错的整风成果,却又何尝不让公众莫名心惊。
山西省纪委特意圈定茶社、洗浴场所、歌厅等地方调查,本就说明官员出入娱乐场所已然成风。凡劣行成势,之后便有所谓“专项行动”。常态化监管不力,一手造就了今日明察暗访“硕果累累”。试想,若日常规制严格、惩戒有力,又何需这般兴师动众、毕其功于一役?大恶必始于微末,制裁违规不及时,无异于逆向激励。纪律监察之威慑力,并非由临时性“突袭”所赋予,而必须通过持续的约束力支撑。“296名干部被查”,本质上只是一种补救措施,是监察机关对自身长期不作为的事后纠偏。
上班时间外出玩乐盛行至此,纪律部门监督惩戒不力显然难辞其咎。但另一方面,此风同样与行政系统内部效率机制缺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健康的行整体,务需具备完善的考核机制,以此保证政府雇员履职积极性。就此而言,地方政府往往不够成功:机构庞大、人员冗余,所谓“上班”异化为“喝茶看报混日子”。另外,上下级权责划分暧昧不清。底层公务员往往被施加繁重任务,而上层官员却“权大责小”。既如此,与其在办公室无所事事,当然比不上外出找乐。
新华网曝出了部分被查人员名单:“省检察院检察官培训学院副院长”、“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凡此种种,皆是有一官半职之辈。对此类人来说,上级监督太远,下级监督太假,同级监督太软,权力绝对腐败必然。且,既有单位文化,一直是人情性强于规范性。诸如喝茶、洗浴之类的小恶,大多不会被较真。小集团内部的容忍度,较之法律自然“大度”许多。但行政系统成员的放纵默契,却是以牺牲政府效率与公众税金为代价。
中庸的单位文化,疲软的外部监管,二者交织成就了官员上班享乐的快意。而今,当我们试图逆转这种颓势,“专项检查”再次走向前台。诚然,公众不会怀疑此举的威慑力,却不得不忧心其“有效期”。“明察暗访”不过是不得已的弥补措施,必不能作为常态化手段滥用,因为促廉资源终究有限。关键在于,整治之后怎么办?若滋生腐败的官场土壤不受改良,则可期的未来里一切定会故态复萌。理想状态下,我们期待通过监察机关的持续高压,促使单位文化回归法律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