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市容与晒衣文化
(2010-05-24 17:47: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目前,重庆主城各区正在大力进行主干道环境综合整治,市建委已编制出台《重庆市主城区主干道环境综合改造技术导则》。要求建筑应改造成反映当地时代特征的景观,开敞的阳台、露台应禁止堆放杂物、晾晒衣物,原则上不安装防盗网等等。(5月24日《重庆晚报》)
印象中,自家宅邸乃私产,如何使用理应基于公民偏好。只要不涉及违建、威胁安全之类,户主就没有理由受制于人。现如今,重庆市区主干道两边的居民估计要抑郁了——阳台禁止晒衣了嘛。一方面,市容不得不整,凌乱、无序看来终究让人不悦;另一方面,民众生活之便不得不顾,总不能一直把湿衣服在室内风干吧。虽说私域有不受干涉的权利,但私权同样有义务适度让渡于公共利益。阳台禁晒衣,其后就是这般令人愁肠百结、抓狂不已。
所谓“禁晒”,不过是市容整治小小一环。考量之,务必置于城区改造大潮的背景之下。此举所以推行,必然基于一个逻辑上的预设,即“阳台晒衣有损市容”。但是,此等预设显然缺乏依据。无论从审美维度言,还是根据既有经验判断,“晾晒的衣服”都并非是让人生厌的意象。一座富于生气的城市,首先要生活气息浓厚。世俗化的居家图景,才是城市的不二内核。“晒衣”恰恰反应了一地民众的生活姿态,或散漫、或严谨、或文明、或无矩。
需要厘清的是,“晒衣”从来不是市容之天敌,只有“滥晒”、“陋晒”才是招嫌的元素。“晒衣”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文化——一份精致营生的市民情愫。真正重要的不是晒与不晒,而是以何种方式晒?一禁了之,显然不是合理的履职作为。带来现实不便之外,更干扰了公众常态生活秩序。看不到“衣物”的主干道,未必就能让大众满意;一个自信的城市,必能让市民在晒衣中流露素质。这是教化之功,绝非“禁绝”所可比拟。
诚然,“禁晒”有利于市容好转。但消除不文明的同时,也抹去了城市的生活气。况且,此举并非一劳永逸,职能部门至少要在两方面做后续跟进。一来,定要安排人手实时巡查,继而制止“违晒”行为。再者,必须提供替代性服务,以满足市民晒衣需要。唯彻底实现上述二者,“禁晒”方会有些实效。显然,果要践行“费效比”必然巨低。与其如此,何不动用政府资源,力倡一种文明的晒衣习惯?
整治市容,无非为了使民众得益。然而,当整治本身成为妨碍安居的因素,则管理者履职务须改变路径。“晒衣”自非恶事,理应不被禁止。为市容美化计,政府有义务进行一场理念倡导,于全社会塑造负责任的“市民人格”。应当如此,且只能如此!这之后,不仅是“晒衣”,一切的生活细节,都将成为城市文化的闪光注脚。
http://epaper.syd.com.cn/syrb/html/2010-05/25/content_586659.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