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菜被辞”背后的困惑
(2010-05-09 17:46:25)
标签:
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杭州余杭区纪委7日通报了4月1日起党政机关实施“五条禁令”的检查和处理情况,查到了若干上班时间炒股玩游戏的违规现象。余杭区纪委负责人表示:第一批查处到的违规责任人已经启动了承诺兑现程序。其中一名副处级干部因上班时间“偷菜”玩游戏,已经兑现承诺辞去党内外职务,并对该镇党委启动党风廉政建设问责。(5月9日《新文化报》)
深感余杭党风廉政建设之严,只因“偷菜”,一位副处长便遭辞退。有人说公务员是“高危行业”,如今看来并非戏谑。“偷菜”而丢饭碗,还真不是一般职业能有的际遇。白领一族“偷菜”已近疯狂,一位处长却因之“受伤”。对比之下,更觉余杭机关纪律严明。大致说来,这种“高危”自然不是坏事。有所威慑才会有所忌惮,这之后政府的清廉与效率方有回归的可能。
疑惑的是,这位倒霉的处长“偷菜”是如何被发现的?事发上班时间,想必待在办公室。既如此,所谓“查处”就只能是两种情况:同事举报抑或检查组“破门而出”抓了现行。
事实上,这两种监督模式都代价极高。前者以消耗部门凝聚力为代价,鼓励“告密”。尽管初愿正义,但终会造成相互猜疑、人人自危。鉴于“玩游戏”并非大恶,是否值得用如此代价根除之很可深究。难道一个彼此猜度、剑拔弩张的团队,真的比原先更有效率?
诚然,那位处长的“悲剧”不一定就拜“互查互纠”所赐,也可能是检查组突袭之果。果真如此,就显得很诙谐了。一群人打着“整风”旗号,上班时间终日在别人办公室游弋......这种机动式“反腐”,显然不是制度内路径,充满偶然性不说,其现实效果也颇待商榷。就拿余杭此次查处言,比较耀眼的收获就是“一名副处级干部上班时间玩游戏”——全区那么多干部就唯此人“偷菜”?估计谁也不信吧。被查只是小概率事件,更多公职人员依旧该干嘛干嘛。
上班“偷菜”,自然是不务正业,但这绝对不只是个人素质问题。为什么有时间玩游戏才是核心!试想,日程排满、工作冗繁者,想必没有这份闲心打理自己的“农场”。之于“上班玩游戏”,一刀切加以严禁并不合理。必须承认,总有些强人能以几倍的效率完成工作。由此省下的时间,有什么理由不让其自由支配?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鼓励高效的良策。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干部本就终日无事。严禁这类人玩游戏毫无意义可言,不会带来丝毫“利益增量”。
因“偷菜”被辞,固然让人解气,也传达了那份严肃吏治的感人决心。只是,如此巨细的手段未免高效。现代政治文明理应提倡“目标管理理念”,即以成果而非过程考核官员。较之“偷菜”与否,成绩几何是更为重要的事情。反腐促廉,同样要考虑执行成本与实际效果。
http://e.cdqss.com/html/2010-05/10/content_140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