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朋友之道解猕猴之困
(2009-10-28 16:42:35)
标签:
黔灵山猕猴杂谈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黔灵山猴群最近带来了点小麻烦,伤人事件增多,破坏植被。影响生物多样性、疾病传染、种群退化乃至争斗致残致死等也日益严重。
其实,这样的麻烦也算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吧。要知道,在很多城市里见到小动物都已经成为一种奢望,难得贵阳有处公园还养着500余只猕猴。
我们说小动物是一个城市的精灵,黔灵山公园的猕猴们无疑给这个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对待这样一群生灵,自然首先要抱着一颗感恩的心,是它们带来了别样的生气。即使如今它们闯祸了,也依旧是我们的朋友。对于朋友当有朋友之道,一切敌视与偏见都应摒弃,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点。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猕猴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只想着解决人类的麻烦。
抱着这样的心态,为猕猴们某个出路想必不是难事。猕猴为什么会伤人?为什么会带来种种的麻烦?究其原因,无疑是生存空间太小。一个城市公园面积本就有限,加之游客蜂拥而至,能供猴群自在活动领地便少之又少。人长久囿于方寸还会出事,况且心理调节力远不如人的猕猴呢。可以说猕猴的麻烦实际不是它们自己惹的,而是我们间接造成的。
解铃还须系铃人,黔灵山猴群何去何从还得看我们人类的作为。最现实的办法恐怕还是还猕猴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们从“集体宿舍”搬到“套房”。出路有二,其一,对现有的猕猴进行分流。将一部分运到其他城市公园,如此也算是一种资源共享吧,毕竟很多的城市动物早已难得一见。其二,开展猕猴的野化训练。让它们具备野外独立生存的能力。日后将部分猕猴放归自然,不仅对解决当前的麻烦多有裨益,且对于这一种群的保护也作用极大。
总而言之,把猕猴置于狭小的空间供人品评有失人道。作为朋友,我们有责任改善它们的生存状态。做到这点,一切的麻烦自然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