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7大陷阱烦恼多 业主装修需谨慎

标签:
家装7大陷阱烦恼多需谨慎业主装修原创家居 |
分类: 装修天地 |
陷阱一——草签装修合同,诸多承诺难兑现
大婚在即,机车厂的赵先生与一家装修公司草签下装修合同,还口头约定:除基本硬装外,公司保证设计师一周到工地巡查3次、免费搬运装修材料等等。但在施工中,赵先生才憣然醒悟,口头约定皆没兑现。由于合同无限制,赵先生只能吃黄莲--有苦难言。
笔者支招:签订正规合同文本,务必把国家标准“家庭装饰装修工程质量规范”写入合同。合同中尽量细化装修的具体要求,如:建材的品牌、型号、种类和明确装修工期等内容。
陷阱二——依靠假营业执照和资质,骗取定金
笔者支招:业主选择家装公司时首先要看其是否具备施工资质、营业执照、售后服务能力;其次,看其管理是否完善,施工队伍是否稳定等多方面去了解。也就是说,不仅要亲自考察家装公司的办公环境,且还要查看其的在建与建好的施工样板房,确保万无一失。
陷阱三——以“设计不收费”为诱饵让消费者签单
韦氏夫妇想找个优秀的设计师,却发现不少公司的设计都“不收费\",但当初步商谈后,夫妇俩想出个详细设计图时,设计师要求追加设计费。但称,开工后,此费用可折抵工程款,诱使韦氏夫妇与该公司签约。当然,这也是一些家装公司惯用的伎俩。
笔者支招:业主在设计阶段要坚持自己的设计主张与要求,另外一定要提前两至三个月跑跑建材城,对家里要用的材料有个基本认识与了解。
陷阱四——水电工程偷工减料,业主多花冤枉钱
王先生签订装修合同时,注明墙面油漆得用品牌漆(两遍底漆与两遍面漆)。但实际施工中,原本480元的底漆被调包成了160元一桶的面漆。这种漆作底漆,既不防碱,又不防潮。完工入住后,王先生家的墙面很快就起泡、剥落。此外,橱柜、衣柜等木制品与墙体交接面也因没做防潮处理开始发黑、发霉等现象。
笔者支招:对于细节和水电隐蔽工程,业主在签订合同中要明确工艺处理要求,并尽量做到现场监管。有条件的可聘请第三方监理,完工后请专业人士验收,莫让装修公司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避免日后后悔莫及。
陷阱五——低报价,通过工程增项变相加价
家住龙城华府的陈姓夫妇买了新房,经过反复对比,两人选择了一家报价相对便宜的品牌家装公司。可一开工,夫妇俩才发现,工程实际用料远高于预算单,电线超了一倍,油漆多了一成,而这些用料都需自己额外埋单,让夫妇俩连呼上当。
笔者建议:仔细查看装修项目是否已全部纳入预算,签订合同时图纸跟预算要一致,必要时可在合同的预算清单中约定:“设计方案微调的情况下,允许实际用料与预算有5%的偏差,超过该范围拒绝付款。”
陷阱六——看准买主心切,把优等品调包成次品
胡先生在选购地板时看中了某品牌专卖店的样品,商家承诺该产品为优等品。急着出差的他先生匆忙交了钱,货运到家,也没开包检查。出差回来,胡先生发现不对劲,刚铺的地砖与起初他看的样品差别很大,不仅颜色深浅不同,还有明显磨损,显然是次品。胡先生费尽周折退了部分货品,但已经铺设的地板却无法更换苦不堪言。
笔者支招:送货上门时,需及时开包验货,仔细检查送来的产品是否与选择的货品、型号和等级一致;让商家出具正规的发票,在发票上注明优等品、合格品字样,预防出现纠纷时有依据。
陷阱七——与材料商勾结,抬高材料价格拿回扣
小孙准备装修,签单公司的设计师告诉他,公司可以代购材料,不仅质量好,还可拿到批发价。可之后,小孙却发现,设计师推荐的有些材料竟比商场还要贵。
笔者支招:有些设计师为拿回扣,以“方便客户而代购材料”为幌子,与经销商串通一气抬高价格。所以在听了设计师推荐后,不要盲目听信,最好仔细地将其推荐的材料型号、价格等记录下来,到市场上考察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后再作决定。
[通知]主题高亮加精通知
感谢你对新浪乐居论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