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度近视有救吗?平时这些问题一定要注意!

(2022-06-17 16:04:55)

多年前“四眼仔”这个词风靡一时,还是一句嘲讽人的话,如今,这句话的杀伤力已经消失殆尽,放眼望去,人群中不戴眼镜的才是少数。

https://p9.itc.cn/q_70/images01/20210220/b8fb0b71cf1b4ac0a315aab4cad4a10d.jpeg

数据显示,我国近视人数已超过6亿人,超高的发生率既然大家紧张也让人放松,放眼望去,大家都近视,那我也近视就没关系了,反正是普遍现象嘛。近视了以后也可以做手术,多数人近视后都会这样想,大家反而没有那么重视了。

没错,现在近视是社会普遍现象,但近视也是需要我们去防范、去治疗的。尤其是高度近视,可能还会出现失明!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近视伙伴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开始注重眼部防护了。但是,要知道,你一旦成为高度近视患者,你的眼底就会存在风险。且不会因为矫正屈光而消失,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多办法防范。而且这些方法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下面我来和大家说说如何自主防范。

首先大家要了解,多少度属于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就是屈光度大于等于600度的近视。高度近视最主要的危害是带来各种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格子样变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近视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眼轴(眼球前后径)的增长。“正视眼”的眼轴长度为23.85mm,不超过24mm。高度近视的眼轴长度往往超过26mm,度数越高眼轴越长,有的甚至可达到38mm。眼轴变长,视网膜就在其牵拉下变薄,进而发生萎缩、变性、裂孔、脱离、新生血管并发出血等等。

除了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还会带来黄斑、巩膜、脉络膜、玻璃体等部位的病理性损害。一般情况下高度近视患者几乎都伴有玻璃体浑浊,即俗称的飞蚊症。另外,高度近视也是青光眼的高危因素。

现在大家经常会听到近视手术治不好近视,这句话。其实,这句话没有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却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治”指的是矫正屈光,和普通近视一样,高度近视者可以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进行手术来矫正视力。

高度近视的手术治疗有两种选择:角膜屈光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手术严格的眼部条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手术矫正。虽然手术可以让近视的小伙伴摘掉厚厚的眼睛,但并不能完全治好近视。手术只是让你看得更清楚,但眼球的结构并没有改变——眼轴一旦变长,就不会再缩短!这也就意味着,高度近视一旦患上,眼底风险就会一直存在,并不会随着视力已矫正而消失。

那么高度近视还有救吗?

其实高度近视患者的自救法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1、健康用眼,预防近视进一步进展。

与普通近视不同,高度近视的度数增长并不受年龄的限制。因此,高度近视者需要积极预防度数持续加深。比如近距离用眼要适度,避免眼睛过于疲劳;阅读、工作姿势要正确;保证每天白天有1-2小时的户外活动等。另外,有高度近视家族史、学龄前即出现近视,或近视速度增长过快的近视眼,发生高度近视的风险相对较高,应特别注意预防。

2、定期眼部检查,早期发现危险因素。

高度近视的并发症并不一定都有症状,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裂孔等,有症状时可能已经发生了视网膜脱离。通过定期的眼检查就能尽早的发现这些“小问题”,以简单的方法来治疗,阻止“大问题”发生。

高度近视者包括已经手术矫正的高度近视者最好半年做一次检查并建立眼健康档案,检查项目主要包括视力、验光、眼轴长度、散瞳后眼底检查等。

3、留意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出现视网膜脱离之前,有些患者会有眼前出现局部闪光感,或者局部有黑幕遮挡的现象,此时,应通过散瞳后进行详细的眼底检查,尽早发现眼底异常。如果只是小范围的视网膜变性或者是视网膜干孔,通过简单的激光治疗就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目的。

4、避免极限运动。

跳水、蹦极等极限运动会增加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尽量不要尝试。

看完这些,高度近视却想摘镜的你心里是否已经有想法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