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子产盟书火灾危机处理阿杕文化 |
分类: 读史随笔 |
在正常的时候,为政是不算太难的,无非是组织、管理、协调等日常工作,有规律可循。但是在应急或者危机的情况下,那就不同了,那更能考验一个人。让人惊讶的是,作为一个学者型、君子型的政治家,子产的应急和危机处理能力非常突出。
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子产二十岁左右,郑国发生了一次非常大的叛乱。一天早晨,郑国的执政大臣子驷、子国和子耳与年幼的郑简公正在西宫的朝堂内议事,叛乱分子突然发难,当场杀死了三位大臣并劫持了郑简公。被杀死的三位执政大臣中,有一位正好是子产的父亲子国,形势相当危急。得到消息后,子产显示了卓越的应急能力。他首先将家臣组织起来,设好门卫,商讨对策,布置好分工负责,对府库、文书档案都做出了妥善的安排。然后,他将家兵组织起来,排起队伍,严格纪律,出动十七辆兵车,前去平叛。在平叛的过程中,子产首先收好父亲的尸体,接着对叛乱分子进行猛攻。这时,其它有实力的大族前来支援,子产平叛成功。在平叛的过程中,年轻的子产显示了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冷静、稳妥、果敢。
叛乱平定后,老谋深算的子孔做了郑国的执政。他起草新的盟书,想独揽大权,引起众怒。子孔不顾大乱刚刚平定的事实,极力想杀掉反对者。子产劝他烧掉盟书,顺从大家的意见,他却不同意。子孔说:“盟书是用来安定国家的,有众怒就烧掉,那就是众人来执政,而不是我来执政了,这样的话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子产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不如焚书以安众。”说罢就烧了盟书,平缓了郑国的政局。子产的作法不仅阻止了迫在眉睫的另一场大乱,而且巧妙地阻止了子孔的专政企图。这表明,年轻的子产已经开始在郑国的政局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的危机处理能力也让世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