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仲为何脚踏两只船?

(2012-07-12 19:42:13)
标签:

管仲

齐国

《管子》

公子小白

公子纠

阿杕

文化

分类: 读史随笔

读《管子》,有一些别样的心得。

首先,《管子》一书的内容很复杂,很像是杂家的著作,他讲经济,讲称王称霸,讲仁义道德,也讲治术。今天,许多人说《管子》是法家著作,通读《管子》,笔者只能对这种说法摇头。在《汉书》《艺文志》中,《管子》被列入“道家者流”,与《老子》《庄子》排列在一起,这个似乎也有些别扭。

其次,《管子》一书与管仲的关系很复杂。这本书是管仲写的可能性不大,文笔也不是很好。它与管仲的关系大概就是它收录了许多齐国人对管仲与齐桓公对话的记录,其中有许多历史内容。但是与《左传》的记载对比,就会发现许多记录有偏差,时间概念比较乱。由此,给人的感觉,还是《左传》的记载要可靠些。

但是《管子》中的几则记载却让笔者觉得管仲是个非常有心机的人,这种心机让人惊讶,而且似乎没有人指出过。

比如在一则记载中,当齐桓公的父亲指定鲍叔牙给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做老师的时候,鲍叔牙一百个不愿意,他不看好公子小白,认为小白不会有出息,因为在小白前面有两个哥哥,似乎都比小白优秀。鲍叔牙认为,国君让他辅佐这个没有出息的孩子是低估他的才能。结果,管仲一顿猛劝,管仲认为,将来谁有没有出息,这个现在不能肯定,说不定最有出息的就是这个小白呢。小白也并非没有才能,他的优点要仔细看才能看得出来,而且小白与齐国最有权势的家族高氏关系很好,这个将是他最大的政治资本。所以管仲劝鲍叔一定HOLD住,而管仲自己和召忽一起跟了公子纠。

管仲的这段肯定公子小白的分析真是绝了,而且是说对了,小白后来成了春秋五霸之首,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齐桓公。小白在一些大关节上对事情的把握非常好,他本人与齐国世代上卿的高氏和国氏的个人关系也较另外两个公子为强。他继位成为国君固然有鲍叔的忠心辅佐,但起了关键作用的恰恰是齐国的上卿高傒。

当时,齐国有三个人有资格继承君位,这就是大公子诸儿,二公子纠,三公子小白。继承人的首选当然是诸儿,可是这个人品行不端,整个齐国都非常忧虑。这种情况,也就给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带来了机会。他们都有机会,管仲自己辅佐公子纠,却力主他的生死之交鲍叔牙去辅佐公子小白。这种安排实际上是双保险。公子纠成事,他自然是主要辅佐,公子小白成事,由于与鲍叔的关系,他仍然不会被边缘化,而且他早就看出小白会在大关节上把握得好。所以笔者认为,管仲在力劝鲍叔辅佐小白时,已经包含了小白成事他也要干一番事业的动机,是典型的脚踏两只船。所以,公子纠死时,召忽从死,而管仲却坚决不死,因为在很久以前,他已经考虑过事情如此演变的可能性。

在另一则记载中,管仲在将死的时候,齐桓公问继他为宰相的人选,提到鲍叔,管仲却说鲍叔不行,因为他太直。这个理由讲得通,但是也有些牵强,因为鲍叔在齐国从政四五十年,威望、经验等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差,难道仅仅因为性格上的这个特点就一票否决?何况管仲与鲍叔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良好个人关系,管仲的客观冷静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呢?笔者认为,这应当是管仲对鲍叔的一种善意保护,这里面也有他不易为人察觉的心机在里面。管仲对他身后的齐国并不看好,他认为动乱的危险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将鲍叔推到前台,十有八九会害了他。所以他临死让齐桓公打消用鲍叔为相的想法,也就是让鲍叔与后来的动乱拉开距离,从而达到让他明哲保身的目的。

管仲活着的时候,许多人说他是圣人,大概就是指他料事非常准,心机非常深吧。(阿杕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