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  生  论  语(“思想的伞”系列连载之五)

(2009-07-08 08:43:50)
标签:

文化、思想

                ·亓中云  刘成礼

         第二章  成功人生需要具备的特质

 

    人类从起源到现在究竟已有多少年,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对此,现今世界上有很多个版本,最新最普遍流行的是人类起源于非洲,距今已有300万年。三百万年(也许比这还要早,因为人类考古学家一直都在不断地满世界跑着寻找人类新的遗迹,力求将这一时间向着更远的年代推进),这是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想象的时空跨度——“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年苏轼美妙的词句,可以说是最形象也最贴切地昭示了我们对“悠悠岁月”的疑问和感慨。我相信这个疑问可能一直都伴随着我们人类,问“明月几时有”就是在问“人类几时有”?至于由疑问而引起的感慨,那就只能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我们人类生生死死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没有文字记载的日子算是“空白页码”,我们只好把它翻过不提;就有文字记载的时间段来说,古今中外的成功者相对整个人类而言,可谓寥若晨星,但就是这些寥若晨星的成功者们,他们却能让我们人类的历史天空变得灿烂辉煌,让我们人类的生命视野变得绚丽多彩,让我们人类平庸烦琐的生活变得奇妙而耐人寻味。他们用一种超拔世俗的情感挥洒自己的生命和灵感。他们孤独着的同时也体会着淡泊的幸福,经历着超常的磨难也享受着伟大的乐趣。总之,成功者们是一批人类的精英,他们虽然在性格上各有千秋,所从事的事业也不尽相同,但每一个成功的人生却都具备了一些相同的特质。

    现在,我们把这些特质归纳如下:

    1、  良好的心理状态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其实都有自己的理想或者说梦想。可是,最后能够在生命终结前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往往少之又少。当然,这里所说的理想或梦想不是普通人的一些小想法和小愿望,而是人们心中认可的“成功者”的那种远大目标和理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成功者总是寥寥无几呢?经过仔细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是因为人们在面对来自同样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不确定性干扰时,其所具备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差异导致的。这里面有两层内容——一层是优越的生活和自然环境,另一层是残酷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人是生活在现实的自然和社会之中的,同样优越的生活和自然环境,对某些人的成长有促进鼓舞作用,但对某些人的成长却会形成拖累和羁绊;同样残酷的生活和自然环境,对某些人的成长可以构成一种摔打和磨砺的基石,但是对某些人却会演变成一道令其退缩和灭亡的藩篱。这种巨大的反差根源就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异导致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状态不一样。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是这样说的:“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与幸运之神牵手,但是如果幸运之神发现这个人对她的到来毫无准备和兴趣时,她就会从正门进来,然后消失于窗棂间。”一个有执着追求的人,他的嗅觉和听觉肯定要比普通人灵敏,因为他此时已经具有了一个对应外在世界的良好心态。他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有一双聪慧的耳朵来倾听周围的声音。他们会透过人们司空见惯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然后再通过事物的本质去寻找对人类有用的科学内涵。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阿基米德原理,但是却不一定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是怎么诞生的。阿基米德无可争议的是古代希腊文明所产生的最伟大的数学家和科学家之一,他在诸多科学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为他赢得了同时代以及后代人的高度尊敬,并用他的智慧颠覆了人类的部分历史。据说,有一次,希耶隆二世制造了一顶金王冠,但是,他怀疑金匠偷了他的金,在王冠中掺了银。于是,他请阿基米德来鉴定,条件是不许弄坏王冠。当时,人们并不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比重,阿基米德冥思苦想了好多天,也没有好的办法。有一天,他去洗澡,刚躺进盛满温水的浴盆时,水便漫溢出来,而他则感到自己的身体在微微上浮。于是他忽然想到,相同重量的物体,由于体积的不同,排出的水量也不同。他不再洗澡,从浴盆中跳出来,一丝不挂地从大街上跑回家。当他的仆人气喘吁吁地追回家时,阿基米德已经在作实验:他把王冠放到盛满水的盆中,量出溢出的水,又把同样重量的纯金放到盛满水的盆中,但溢出的水比刚才溢出的少,于是,他得出金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的结论。由此,他发现了浮力原理,并在名著《论浮体》记载了这个原理,这就是人们今天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的由来。

    象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类似的例子,在人类科学史上还有很多。下面再举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第一个是:在大西洋以外也许还存在大陆,这是所有欧洲水手们设想的情景,但从未有人付诸行动去真正探索它。哥伦布成了勇敢探索的第一人。他带领船队穿过无边无际的未知海洋,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最后终于意外地发现了新大陆。第二个是:无数人都曾从成熟的苹果树下经过,也曾有无数人在经过时被落下的苹果砸过头,这个自然现象似乎是在提醒人们停下脚步思考一下其中的原理,但是人们却都是在自认倒霉或喃喃咒骂中匆匆而去,只有牛顿问了一句为什么,并陷入深深的思考,最终,牛顿发现了地球万有引力定律。

    伟大的人物或者说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伟大和成功,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把普通人眼中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和情形变成一种机会,通过这种机会取得辉煌的成功,创造一番伟业。他们具有普通人所不具有的良好的心理条件——所以他们成为不普通的人。早在公元前10世纪的所罗门王说过这么一句话:“你见过工作勤奋努力的人吗?他们应该与国王平起平坐。”这句话应用到富兰克林身上是最恰当的。

    富兰克林一生曾经与五位国王平起平坐,与两位国王共进晚餐。他虽然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他常常在做完了一天的工作后,到印刷厂的图书室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看得入迷,直到夜幕降临,焦急的母亲来工厂找他,他才回家。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富兰克林在电的研究上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证明“雷”是一种电,他冒着生命危险在雷雨天进行“放风筝”试验(即在风筝上竖起一根导电的铁棒,然后在铁棒上缠上细铁丝随放风筝的线一起,等到雷电击中铁棒时他用手去握住细铁丝来感知是否有电流通过);为了深入探讨电运动的规律,他创造了许多专用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电池、充电、放电等,这些专用名词成为世界至今仍然通用的词汇。他借用了数学上正负的概念,第一个科学地用正电、负电概念表示电荷性质,并提出了电荷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针的设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针,避免了雷击灾难,破除了迷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老战士。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积极主张废除奴隶制度,深受美国人民的崇敬。

    富兰克林于1790年4月17日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多人参加了出殡队伍,全美国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富兰克林第一块墓碑的碑文是他本人撰写的:“印刷工本杰明·富兰克林。” 第二块墓碑是美国人民为他立的,碑文是: “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 。” 第二块墓碑的两句碑文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富兰克林一生中的两件辉煌的事业。

    伟大的人物伴随着事业上的成功,他们是人类的出类拔萃者。他们的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有超出常人的心态和超出常人的行为,他们将自然和社会给予人的机会牢牢地把握住,然后用辛勤的劳动把机会的种子播撒在人生的土壤里,经过汗水的浇灌,最后让种子扎根、发芽,蓬勃地生长在生活的田野。

 

    本文未完待续。欢迎广大网友结合前面的连载进行阅读!

 

    【博主话语】:应部分网友的要求,这次将《人生论语》系列连载“截短”了一些。敬请喜欢此类文稿者留意阅读和收藏!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另外继续申明,我对来本博客发表的所有评论和留言永远都不删除,而且会尽量在当天(有特殊原因除外)予以真诚地回复!下期博文预告——7月13号刊发《思想的伞》(系列散文2篇)

 

    本博所发作品均属原创,凡有意转载、引用、发表者,请与本博主取得联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