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抉择展示了人性的高贵华美


标签:
影评爱情廊桥遗梦选择人性高贵娱乐 |
那是一次奇妙的经历。1996年春节前夕,我从北京飞往新加坡,当晚再乘汉莎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飞往法兰克福。旅途漫长,多数旅客陆续沉入梦乡。飞机上照例播映电影,当时播映的是《廊桥遗梦》。我已经看过这部片子,加上有点疲倦,戴着耳机看了个开头,就靠着椅背打盹。
朦胧中,耳畔响起淅沥的雨声,伴随着一缕凄美、哀婉的乐曲……我在半梦半醒之间看到斯特里普百感交集的脸,是的,她是《廊桥遗梦》中的农妇弗朗西斯卡,她正无比忧伤地凝视车窗外,小镇街道对面,一个瘦高个男人痴痴地站在那里与她对视。那是罗伯特。雨水淋湿他的头发,乐曲如泣如诉,他孤独的身影不肯离去,女人悲哀得几乎昏厥……
半是梦幻,半是电影。我愿意这种奇特的感觉延续,继续眯着眼睛往下看,生怕惊动他们。弗朗西斯卡的丈夫开车缓缓行驶,罗伯特的车与它鱼贯而行。女人看见,罗伯特汽车的后视镜上,挂着一串项链,这是女人送给他的爱情信物!那串项链随意摆动着,似乎呼唤着她,她依然克制着自己。
红灯亮了,汽车停下。雨水继续飘落。那是无比漫长的时刻,空气几乎凝固了。女人的手伸向车门把手,紧握它,稍一用劲就开门了,可是那只手似乎尝试了几次,最终依然没有打开。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进。罗伯特的车绝望地离开,分道扬镳。哀婉、无助的乐曲再度回旋,女人低声饮泣,热泪顺着脸颊流淌……
万米高空,睡意朦胧。同样的看电影经历并非没有,但是这次睡眼惺忪地“偷窥”一对中年痴情男女伤感分手的情景,给我留下极深印象。
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永远分手了。对男人来说,是因为爱情和尊重;对女人来说,则出于对家庭的责任以及传统的价值观。女人保持了家庭生活的平静,对得起丈夫和孩子,可是却永失我爱!
生活的复杂性正在这里。无论弗朗西斯卡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意味着牺牲。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不出现这样两难境地了?可是人性却是无比丰富细腻的。弗朗西斯卡原本对丈夫谈不上爱情,不满足于平静沉闷的婚姻。在这个前提下,“牛仔”罗伯特的闯入,使她惊奇地发现生活中居然有绝美的风景!然而四天的心灵风暴刮过之后,万般无奈的弗朗西斯卡却选择退却,正是“发乎情,止乎礼”。
美国电影里女人跟着男人私奔的情节并不鲜见,但是在《廊桥遗梦》中,弗朗西斯卡的选择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此前的情节已经有足够的铺垫。身为旁观者,我们希望有奇迹发生,可是最终是这样的结局,我们也能接受。
弗朗西斯卡选择回归家庭,但这并非意味着放弃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伴随了她后半生。罗伯特早她三年去世,要人们把骨灰撒在廊桥下。这是誓言,也是无声的呼唤,是深刻理解和高度默契的邀请!
弗朗西斯卡有了积极的回应。她在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子女将她的骨灰撒在廊桥,因为那是她认识罗伯特的地方,是真正爱情发生的地方。她在遗嘱中嘱咐道:
“希望你们读了日记,能够理解我,为什么要火化。这不是一个老太婆的一时糊涂,我活着的时候属于这个家,但愿死了以后,属于罗伯特。”
生前可以压抑欲望,死后决不违背内心——人性的高贵华美,正展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