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玄奘笔下的“极乐西天”

(2009-08-27 16:48:58)
标签:

杂谈

瓦拉纳西,是一座光明而又神秘的小城。这里是印度教徒的圣地,而在中国唐朝人的心目中,这里便是西方极乐世界。佛祖释迦牟尼的首次布道,即在瓦拉纳西附近的鹿野苑。大唐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曾对这座城市的风貌作了详细描绘。

 

玄奘笔下的“极乐西天”

                                                      玄奘笔下的“极乐西天”

 

凌晨五点,在一阵一阵飘荡在瓦拉纳西上空隐约的诵经声中,我悄悄醒来,瓦拉纳西的一天开始了。
    随后,顽皮的猴子会爬到你的窗户上嗷嗷的再次把你叫醒,当你推开旅馆窗户之际,混屯的恒河那水天交界之处已经慢慢的明亮而清晰起来。接着你锁上房门,来到狭窄的小巷中迂回前进,这些曲径通幽的小路上布满了各种垃圾,这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踩到牛粪。不过,即使踩到也不要担心,牛在印度是神圣的动物,踩到牛粪据说是好运的开始。
    穿过一条阴暗的走廊,这时候要小心不要踩到在走廊两旁睡觉的苦行者们,他们中的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露宿街头,全部的家当只有一条毯子。
    不远处,一个明亮的门洞引导你摸索前进,站在门洞口,视野一下豁然开朗,恒河就在不远处静静地流淌。你脚下是高高的石阶,这样的长长石阶每一个都一直延伸至恒河水中,这里因而被称为石阶码头。
    每天清晨的这个时候,身着不同装束的印度教徒都怀着虔诚的心,来到恒河边沐浴,接受恒河圣水的洗礼,以求用圣水冲刷自己身上的污浊和罪孽,并将此视为莫大的荣幸。历代王朝先后在河两岸修筑了大小64个石阶码头,供人们作沐浴礼拜之用。接下来,漫步在河边,这时候恒河水中载满游客的游船很多,这些游客都要在船上迎接日出的那一霎那。玄奘笔下的“极乐西天”
    沿着河边的步道可以走到瓦拉纳西最主要的几个石阶码头的路可谓“漫长而艰辛”,你除了要绕过满街的神牛和垃圾外,还要和各种拉客的印度人周旋。几乎每个人见到你都会问你要不要坐船,算命的老者坐在河边向你不停地招手,有些印度人会先跟你打招呼,而后伸出手要跟你握手,奉劝你千万不要和他们握手,他们会握着你的手把你按倒在路边的小毯子上强行给你进行付费的按摩,至于要饭和卖艺的人更是多的不计其数,你会感觉每个人的眼睛都不是看着你的脸,而是紧盯着你的钱包。玄奘笔下的“极乐西天”
    终于来到最大的石阶码头上,这可是整个瓦拉纳西存在的意义和精髓所在。一群一群虔诚的印度教徒纷纷在日出之时走入冷洌的河水中,男人们一般会在河边把外衣脱下然后走入河中沐浴,女人们会穿着各种颜色和质地的莎丽直接走入河中沐浴。在恒河水里不仅有祈祷的教徒在沐浴,还有水牛也加入其中。在河的下游还有几处堆满木柴的焚尸场,尚未被烧成灰的尸体被抛入河中,各种污物也在河水中漂浮。从我们的常识上看,恒河很难说得上卫生,但是印度教徒认为世界上只有恒河水不会滋生出传染病菌,所以他们放心地饮用这里的恒河水,并且用容器把水带回家里,以便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将水喷洒在自己身上。
    印度教徒在他们的一生之中,至少要有一次来到恒河沐浴净身,并希望死后能在这圣城的圣河边举行火葬,把骨灰撒入恒河。因此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信徒会在这里接受洗礼、进行火葬,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印度教徒来此聚集沐浴净身并举行大型宗教集会。对他们来说,瓦拉纳西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据说印度教徒人生的四大乐趣———住瓦拉纳西、结交圣人、饮恒河水、敬湿婆神,其中3个都要在瓦拉纳西来实现。中国唐朝高僧玄奘当年历经千辛万苦来西天取经,最终要到的西天极乐世界指的就是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早先被称为“贝拿勒斯”,后来的“加西”(意为神光照耀之地)说的也是这里。瓦拉纳西之名则始自1957年,因为该城处在瓦拉纳河和阿西河之间,因而得称“瓦拉纳西”。瓦拉纳西地处恒河中游,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全长2580公里,是南亚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印度人将恒河奉若神明,“敬奉湿婆神”和“洗圣水浴”成为印度教徒的两大宗教活动。玄奘笔下的“极乐西天”
    瓦拉纳西,相传由湿婆神建造于6000年前,湿婆神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主神之一,此地因而被印度教徒敬为圣地。大唐高僧玄奘则尊该城为“西方极乐世界”。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对这座城市当时的风貌作了详细描述,说这里是“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他在这里还看到了30所寺院,3000名僧人,以及真人般大小的佛祖铜像。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在位于该城西北10公里处鹿野苑首次布道、传教,中国的佛教信徒自然会因此而产生独特的情感。公元12世纪,这里还曾是印度古王朝的都城。
    登上一艘小船,泛舟在恒河上,你会看到用水泥和红砖砌成的神庙和建筑,拥挤而错落地集中在恒河西岸。在这些建筑当中,你可能找不到太多的古老,但生活方式和宗教形式则会让外来的游客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大不相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当年来这里讲学时,称这座城市“比历史古老,比传统古老,甚至比传说还要古老。在我看来,印度人的宗教已经融入了日常生活,不管是古代还是将来,他们的生活就是一种传说”。
    这个传说延续了几千年,也许还将延续几千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