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的北京大学(五):哲学楼

(2009-06-08 16:47:09)
标签:

哲学楼

德语专业教室

赵蓉恒

赵登荣

韩万衡

分类: 燕园之旅

我眼中的北京大学(五)

哲学楼 

 

  我们班共有28名同学,分为两个小班上课,我所在的一班在一楼的教室上课,二班在二楼的教室上课。我们一班的教室比二班的大,十四名学生只占了半个教室;二班的教室小,只能容纳十余人而已。我们的班主任是刚留校工作的赵登荣老师,是我的浙江老乡,对我们学生亲切和蔼,关怀备至,每天轮流坐在一班或二班的课堂上助课,耐心地为同学们答疑。韩万衡老师是我们一班的专业教师,赵蓉恒老师是二班的专业教师。他们都是系里的专业骨干,他们标准的德语发音让我们得益匪浅,终生受用。

 

 

我眼中的北京大学(五):哲学楼

哲学楼是我们每天上午上小班课的地方

 

 

触景生情 勾起我对校园往事的一段回忆

 

  无巧不成书,德语专业的这两个男老师都姓赵,而且都在我们班级。平时为了便于区分,大家就在他们的姓氏后面加了一个德文字母做后缀,约定俗成地称年长一些的赵蓉恒老师“赵A老师”或“赵A”,称年轻一些的赵登荣老师“赵B老师”或“赵B”。由于B的德语发音类似汉语“宝贝”的“贝”,在汉语中“宝贝”又是经常被用来作为心爱之人或心爱之物的爱称,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褒义词,所以本专业的师生们称呼“赵B老师”是绝对不会让人产生歧义的。同样地,外专业的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同事们也无不掰着舌头叫着“赵贝”或“赵贝老师”,既亲切悦耳,又十分上口,无论是叫的人,还是被叫的人,旁听的人都其乐融融,一片和谐。

 

  谢谢欣赏!全文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且看下文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