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营养师:妈妈冬至吃饺子耳朵就不会冻了吗?

标签:
吴昌梅营养师饮食养生饺子锅盖汤色南阳 |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这天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因此便形成“捏冻耳朵”的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包面”“面角子”。
吃“饺子”是国人的习俗,过年包饺子,过节包饺子已成为一种习俗。饺子是营养互补的最好典范,可以在做馅时多种搭配。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但除了好吃之外,很多人都忽略了它的营养丰富和均衡,它的合理搭配是最符合国内外营养学家们所推崇的“平衡膳食”的要求。饺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属于主食,它含有糖类、维生素等,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饺子馅为蔬菜和肉类,这种搭配非常合理。肉中富含优质蛋白质,蔬菜中则有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有研究表明,肉在胃肠内的消化需要4—5个小时,而如果只吃肉不吃蔬菜,其营养吸收率为70%;加蔬菜后不仅味道好,营养吸收率也可提高到80%左右。此外,肉属酸性食物,蔬菜属碱性食物,肉菜搭配更有利于酸碱平衡。尤其是近些年来,饺子馅的品种越来越多,海鲜、鸡蛋、鱼类、豆类、水果等均可入馅,使饺子的营养更加多样化。吃饺子有利于控制进食的数量,这也是其它很多食物难以达到的。为了科学进食,营养学家们提倡“七八分饱”,这个“度”在吃米饭、面条时较难准确衡量,而吃饺子就可以计数,有一个大致的量,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及限制食量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好处。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其一、饺子虽好,在做的过程中要注意用油脂和食盐的量,拌饺子馅时,最好少放油盐和肥肉,尽量别吃油煎饺子、锅贴等,以免油量过多,有损健康。饺子馅的肉、菜比例要恰当,以1:1或1:0.5为宜。有些人吃白菜馅的饺子时嫌水分太多,往往把菜汁挤掉,但据研究显示,大白菜去汁后维生素会损失60%以上。
其二、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吃饺子也要有所讲究:糖尿病人应避免多油,以免出现血糖波动;胃肠道有溃疡或功能紊乱,经常腹泻的人,也应少油,同时应少吃韭菜、芹菜馅的饺子,因为这类蔬菜含纤维素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有肝胆疾病、胰腺炎的人,要尽量吃瘦肉和纤维少的青菜做的饺子,以免消化不良。
其三、饺子一定要煮熟。有句俗话说:“煮饺子先煮皮,后煮馅”,“盖锅盖煮馅,敝锅盖煮皮”。这几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水的沸点是 100℃,把露出水面的饺子皮“蒸”破而馅却还没有熟,并且汤色浑浊不清。若是敝开锅盖煮,蒸气会很快散失,水温只能保存百度左右,饺子随滚水不停地搅动,均匀地传递着热量;等饺子皮熟了,再盖锅盖煮馅,蒸气和沸水能很快将热量传递给馅,不用多久饺子馅就煮熟了。采用该方法煮出的饺子,皮不容易破,汤色也清,饺子既不粘,又好吃。
看来冬至都要给妈妈送饺子哦,送去后介绍健康的吃法、煮法,让妈妈开心健康的长寿而活,是儿女们的开心事,冬至陪妈妈吃饺子我很开心快乐,妈妈的耳朵不会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