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如酥------我与《中篇小说选刊》

标签:
中篇小说选刊新浪博客家谱何意念书香门第 |
分类: @散文随笔@ |

这话说起来,也有20多年的光景了。那时,我还在上学。不知是何意念,喜欢上了文学。后来,当我回到老家,听母亲说起《家谱》的事,我知道,家谱不是一般人家有的。于是我去老爹家,也就是我父亲的大哥家(家谱只存于一脉长子手中)。我才了解到,祖先确实是书香门第。家谱中云:“公世昌黎巨族,以明易中成化元年乙酉顺天乡试举。二十年甲辰钦授山东莱芜令,绰有政声。二十三年丁未朝觐更令通许......”且,近才得知,家族祠堂,竟是如今的县图书馆。既然祖先饱存书香之气,祠堂后又为图书之所,饱存了书籍,那我喜好文学,乃蒙祖宗阴德,书卷之唤,也算是顺理成章的吧?
既然喜好,读小说是自然的。那还是86年,上学时候,幸花费不多,企业办的学校,每年补助钱。也就从生活费中,截留一部,买了书。而后上班,和如今的“月光族”一样,甚至更“月光”,每次到月底,都欠同喜好文学的同学加同事50元至100元,那年才是89年,如今别的不敢说,在我熟悉的人中,书籍算是最多的一个。屈指算来,也有20多年了。这2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也是我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那时,每每买到《中篇小说选刊》,我和别人也许不同,一般是先看作者小说之后的感言。从中,我揣摩这些写出这些好小说的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而且,他们的名字,照片,我都能记住。如今,其中一些人已经不怎见小说作品了。但依然有一些文坛宿将,宝刀未老,时常有作品被我赏读。我一直认为,小说,禁得住看的还是年岁较大的作家。人生其实就是阅历。比如说,那句"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走的桥比你走的路多”,阅历丰厚了,文章的内涵就厚,就值得咂吧其中味道。比起小青葱,那绝不是一个档次。那些大器早成的文坛新秀,能写出老道的小说,我一般都为他们的人生感到可惜。生活坎坷早熟才能有此造化,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对小说作家老说,少年时代的苦难,是小说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但,为何很少能有青葱作家写出值得咂摸的小说呢?还不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此的“幸运”。这种幸运不是幸福的,也不值得刻意的追求。只能是依赖天赐。
就在这种为小说中人物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情绪高昂,时而心情低黯的红尘岁月中,我一点点的,手捧一本《中篇小说选刊》,在旁若无人的情况下,走到了如今。在我生活工作的这个地儿,能买到她,还真是一件不易的事,都知道的理由,很多报刊亭,几乎没有了纯文学杂志的一席之地。如今的人,看见谁还买纯文学杂志,眼神都怪怪的。但我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理会,别人是怎样的看待我。对小说的痴迷,使我顾不得想那些事。买到杂志,我首先是在扉页写下买书的时间、地点,而后又记录下一些感受。如今我的杂志,很少甚至不借给他人,倒不是怕丢失,而是里面有我很多文字的记录,那是我一直很珍藏的岁月时光的留痕,我不想就这样在传阅中,被人窥见。当妻问我,为何写这些东西?我竟不知如何回答。是啊,我为何写,为何写呢?我记得,当我买到杂志,我心情是激动的。就像见到了一位十几年不见的老友,那种心底波泛的浪花,怎能叫我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心按捺得住,我必须留下当时的一种感受的记录。留待将来,我再次翻阅这本杂志时,我能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就像以前的人,去旅游时,为何要照相一样。一看到照片,美好的岁月痕迹,就能清晰的像电影蒙太奇一样,把画面切回到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那个或晴朗或阴黯、或白雪飘飘或夏虫低鸣的时光之中,感受到岁月风尘的匆匆流逝。也能在岁月走动的钟摆间,细细体味小说中的人物的喜怒哀乐、时间的脉络走向。
如果说还有遗憾的话,那就是,我还想对《中篇小说选刊》以及编辑们说,谢谢你们的辛劳。如果能使每个报刊亭都能有你们的杂志,让我这个喜好文学的无名小辈,随时就能方便的买到,也许那一天的到来,也就是纯文学杂志的春天到来了。
我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