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刘邦的诡秘人生》20程步研究原创 |
分类: 《真刘邦》 |
真相不如偶像,事实不敌传言。刘邦二十三岁那年,也就是秦始皇二十二年,魏国灭亡了,魏国人却从长期笼罩的亡国与死亡的恐惧中解放了。
秦国人没来之前,关于秦国人恐怖的传言四处弥漫,这很正常。战争嘛,敌人嘛,一旦来了要报仇要逞威,自然要杀人放火,屠城灭族,这是人的本性,也是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惯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人过去就是这么干的,后来这些人造反得势了也是这么干的。
比如公元前284年是秦昭王二十四年,燕国人打败了齐国,大军开进齐国的都城临淄,便纵兵烧杀劫掠,把齐国王宫百姓抢劫一空,又一把火把齐国的王宫宗庙烧了个干净(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湣王侥幸趁乱逃出了都城,路上遇见来救援的楚国军队,齐湣王大喜以为这下得救了,岂料楚将淖齿不肯放过这发财的好机会,根本不把齐王一条人命放在眼里,一剑砍下齐湣王的脑袋,趁乱跟着燕国分赃(淖齿遂杀湣王而与燕共分齐之侵地鹵器)。
比如公元前205年是汉王二年,造反军楚国的项羽与齐国的田荣反目,项羽攻打田荣,田荣败走。项羽一路追击,所到之处无不烧光杀光,将投降的田荣部卒悉数坑杀,将经过的城池焚烧毁灭,将遇见的男人杀尽,遇见的女人掳走,直到北海(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仅《史记·陈涉世家》几千字的短文就有数不清的“杀”字。杀两尉。杀襄强。杀葛婴。杀狄令。杀武平君畔。杀庄贾,杀公孙庆。诛吴叔,献其首于陈王。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造反军屠城,坑杀更是家常便饭。屠城父。屠六。屠相。攻城阳,屠之。攻颍阳,屠之。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一个“杀”字便是一条血淋淋的人命,一个“阬”字“屠”字,更是数千万士卒陈尸一片,几十万百姓血流成河,整座城池顿成鬼域。
何况还有英雄偶像魏无忌的著名论断,被门客粉丝广为传颂。魏无忌云:
“秦国人与野蛮人一样,都是虎狼之心(秦与戎翟同欲,有虎狼之心)。”有虎狼之心的人不惟杀人如麻,还得吃人肉喝人血。
“秦国人唯利是图,六亲不认跟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的共识(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一旦秦国人来了,必然掠夺魏国的财富抢劫魏国人的钱财。
“秦国人能把太后忧死。穰侯是舅舅,还有那么大的功劳,却被驱逐。两个弟弟无罪,却被夺去封国。对亲戚尚且如此,何况仇敌之国(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魏国与秦国有战争的仇恨,又数度背叛合纵击秦,秦国人来了尔等王公大臣,富绅百姓焉能活命?
更有当年秦相张仪为了瓦解列国合纵攻秦,用些耸人听闻的话来吓唬韩王,却不想被口口相传以假当真。不惟当时的人信以为真,就是后世历代的史家文人,直到今天的专家教授,也都深信不疑,广为引用,以斥秦暴,可笑可悲。
张仪说韩王云:“山东六国的士兵打仗,都是身披盔甲然后厮杀。秦国的士兵都是脱掉盔甲,左手提着人头,右手夹着俘虏,冲锋杀敌。秦国的士兵与六国相比,就好比是勇士孟贲对懦夫,大力士乌获对婴儿。这样悬殊的勇气和实力,打起仗来,无异于悬千斤之重物于鸟卵之上,六国没有幸存的可能(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於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所以,魏国人,魏国的国王,宗亲大臣,富豪商贾,直至百姓无赖,能逃的赶紧逃吧,不能逃的就只能等死了!
当然,也会有另一种声音传来。那些行走于赵国、韩国的商人,或是有亲属、朋友往来的豪门贵族,间或有人带来亲眼所见。秦国人灭亡了韩国、赵国,国王没有被杀戮,将军大臣没有被灭门,豪门贵族没有被屠杀监禁,甚至财产也没有被没收。秦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安居乐业,照样发家致富。
比如赵王迁活得好好的,只被迁出了都城邯郸,迁往房陵(赵王迁流于房陵)。韩王安也没有被杀,而是被迁往南郡当年楚国的旧都郢。住进了楚王昔日的王宫。韩王住的宫室,在他死后被秦相熊启占据居住,可见待遇不差(二十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
韩国的贵族张良家,五世为韩相国。张良的父亲张平是韩釐王、韩悼惠王两朝的相国(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这样的豪门重臣,秦国人灭韩后,没有被杀被灭门被没收财产。直到韩国灭亡12年后的秦始皇二十九年,张良家仍然豢养着三百奴仆,其富足可见一斑(良家僮三百人)。张良的行动没有受到限制,也没有被监视。所以他可以很方便地变卖家产,四处寻访刺客欲刺杀秦始皇(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最后是张良成功地实施了刺杀行动,只天佑秦始皇才没得逞(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军占领赵国、韩国后,努力维护社会治安,鼓励农业、手工业。在这方面秦国有完备的农业手工业法律,以保护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受官吏的勒索欺压。秦国人还大力发展商业,奖励经商致富的人。比如赵国灭亡后要迁移部分百姓到新开发的地区。有个名叫卓氏的家族,原本应该被迁徙到比较繁华的地区。但是这家的掌门人听说偏远的汶山地区土地肥沃,易于经商,他便主动要求迁徙到那里去。结果靠着往云南、四川一带山区长途贩运,发家致富,有仆役千人(唯卓氏曰:“此地狭薄。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民工於市,易贾。”乃求远迁。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然而,真相不如偶像,事实不敌传言,自古而然,今日尤甚。其结果是魏国人自食其果,不得不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度日如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