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秦始皇之弟(2)
(2013-10-31 19:45:03)
标签:
刘邦生母之谜文化 |
分类: 《大秦始皇帝》 |
迷雾之二:刘邦生母之谜。
作为一个延续了二百多年的王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身上有太多不应该有的谜团,比如刘邦生母身世姓名。《史记》提到刘邦的母亲,只说“母曰刘媪”,就是刘老太太的意思。开国皇帝的母亲不知姓甚名谁,这实在是很奇怪。而且她还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姊妹叔伯舅姨,谁都不知道她的来龙去脉,就跟从天上掉下来一般,不奇怪吗?
对比也是造反得江山的朱元璋,其父母兄早亡,少年出家当了和尚。就这样一个曾经断绝尘缘的人,史书都记载了其母叫陈氏,而且还厘清了他父亲的来龙去脉。《明史太祖一》:“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朱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陈氏。”
历代学者对此感到怪异,就给刘邦的母亲杜撰姓名。
《史记索隐》云:“皇甫谧云:‘媪盖姓王氏。’又据《春秋握成图》以为执嘉妻名含始,游洛池,生刘季。《诗含神雾》亦云。姓字皆非正史所出,盖无可取。今近有人云“母温氏”。贞时打得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其字分明作‘温’字,云‘母温氏。’《史记正义》云:“《帝王世纪》云:‘汉昭陵后含始游洛池,有宝鸡衔赤珠出炫目,后吞之,生高祖。’”
皇甫谧认为,刘邦的母亲姓王。《春秋握成图》与《诗含神雾》认为刘邦的母亲名叫含始。《帝王世纪》说:含始游洛池时,有宝鸡衔赤珠出炫目,后吞之,生高祖。唐代又有人说不姓王姓温。还说是唐代王世贞得到班固泗水亭长古石碑文,上面分明写着“温”字。
但是《史记索隐》认为,这些文字都不是出自正史,不可采信。
唐代颜师古批驳这些文字道:皇甫谧等人胡编乱造,不可取。如果那个时代真有人知道刘媪的姓名,司马迁怎么可能不记载下来?(颜师古云:皇甫谧等妄引谶记,好奇骋博,强为高祖父母名字,皆非正史所说,盖无取焉。宁有刘媪奔姓实存,史迁肯不详载?即理而言,断可知矣。)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没有人知道刘邦母亲的姓名?
刘媪早亡刘邦来不及知晓?不对。刘媪直到刘邦40岁造反以后,才病死于小黄,后来在小黄还建了陵庙,时间上没有障碍。
刘家贫困刘媪地位卑下,穷乡僻壤人们只唤女人张嫂李嫂,习惯使然故而无人知刘媪姓名?也不对。刘老太太很有些高雅的修养,刘邦很小就上学读书。《史记》记载,“高祖、卢绾壮,俱学书”。更有甚者,刘老太太还让她的二儿子刘交去跟一位大家学的是诗。《汉书•楚元王传》:楚元王刘交,“好书,多才艺。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伯者,孙卿门人也。”
刘交学诗的老师名叫浮丘伯,是当朝宰相李斯的师叔,大学者荀子的门客。注意,是学诗,而不是学做官学经商。这样一位有着高雅修养的的刘媪,怎么会愚昧到儿孙不知姓名呢?
刘邦粗心不孝,从未关心过母亲,故而刘媪失名?也讲不通。刘邦等儿孙不知道,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不应该不知道。新娘子出自何人之家,姓甚名谁,不问清楚了如何能娶回家门?何况刘太公娶的不是一般的女人,是个要让儿子跟名家学诗的有着十分高雅追求的女子,刘太公怎么可能不知道她的姓名?知道为什么不敢说呢?
因为刘太公死得早没来及告诉史官大臣?也不是。刘太公死于汉高祖十年。那个时候刘邦已经当了好几年皇帝,刘太公已经被封为太上皇。大儒叔孙通也已经为刘邦制定下完备的礼仪,断不会不记载下皇帝母亲的身世姓名。更何况,刘邦称帝12年,臣下有足够的时间弄清楚皇帝的亲生父母,这才好马屁尊崇。刘邦死后儿子继位,儿子死后刘邦夫人吕后又当政多年。臣下不仅有足够的时间,而且有足够的渠道弄明白皇帝的家事根源。
刘老太太的婚姻也令人十分生疑。这样一个高雅的人,却嫁给了粗俗不堪的刘太公。刘太公常责刘邦不会挣钱,整天跟屠夫酒徒厮混为乐(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这样的婚姻,即使在不甚讲究第出身的今天,也必是令人怪异,其中必有隐情。
刘邦吕后两次册封刘老太给的封号也让人十分怪异。既然刘邦册封刘太公为太上皇,自然应该册封其母为太上皇后,或皇太后。比如秦始皇称帝后,便册封他母亲赵姬为皇太后。可是叫满朝文武嗔目结舌的是,刘邦却册封其母昭灵夫人。谁的夫人?
为什么刘邦的母亲如此神秘怪异?汉朝江山二百多年,臣下只有写“刘老太”,后世学者绞尽脑汁,也始终没人破解开这个千古之谜呢?怪异到有高雅的情趣,不同寻常的婚姻,莫名其妙的封号?
答案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帝刘邦在刻意隐瞒一个惊天的秘密。刘邦不能让臣下百姓知道这个秘密。为此刘邦,刘太公,甚至包括媳妇吕后,隐瞒了刘媪的身世姓名。
那么,刘邦、刘太公从什么时候开始隐瞒刘媪的身世姓名?是刘邦称帝之前,还是造反之前,甚至出生之前?答案是,刘邦出生之前,甚至刘太公一家迁来丰邑之始。
《史记》记载:刘邦家有个好邻居姓卢,卢家的儿子与刘邦同生同长,往来密切。“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不仅如此,后来刘邦犯事逃亡,卢绾追随;刘邦举旗造反,卢绾是死党;刘邦为汉王后,卢绾可以出入刘邦的卧室。“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
如此亲密之人如卢绾及父母,也不知道刘邦母亲的姓名来历。
刘邦还有很多一同造反的大臣如萧何、曹参、樊哙等,也都与刘邦厮熟,不是一两天的交情,同样他们也不知道刘媪是谁。
刘邦、刘太公向所有人隐瞒了刘媪的身世姓名。为什么?
为什么刘邦和刘太公要从一开始就隐瞒刘媪的身世姓名呢?
出身卑贱羞于启齿?讲不通。
沛县丰邑中阳里一户百姓人家,儿子能够读书识字,还能跟名家学诗,还想怎么着?何况那时代贫民能够贵为宰相如李斯,罪犯能够称王如黥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算出身卑贱,何至于要隐瞒致死?
犯罪潜逃?讲不通。
一个妇道人家她能犯什么罪?即便犯罪,待到刘邦造反天下大乱时,也就再无隐瞒必要。
不守妇道名声不好?讲不通。
那时代似乎还不太讲究妇道。大秦国皇帝他母亲就是先跟吕不韦上床,后又嫁给秦庄王,照样封为王后。即便刘媪真有这事,皇帝刘邦一声令下,敢有言者灭门,没必要费劲拔力隐瞒身世几十年。
刘媪是大户人家的太太或小妾,与人私奔来到丰邑,若是透露身世姓名,会遭到夫家追捕惩罚?讲不通。
若是害怕大户人家惩罚,只刘邦造反之前有隐瞒的必要。一旦造反,后又贵为汉王,再后来贵为皇帝,便再无隐瞒之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