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步
程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387
  • 关注人气:1,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小耐先生“秦何时并蜀”

(2011-10-22 21:27:22)
分类: 《真秦始皇》

小耐先生近日给我留言:“《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就灭过一次蜀国,后来秦昭王时期怎么说蜀国的君主又叛乱了?难道那时候还是有封地的?《大秦帝国》中采用了秦惠文王时期灭蜀的记载,而您的书中采用了秦昭王时期灭蜀的记载。请您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小耐先生的问题几句话讲不清。想来是最近我在写秦始皇的小说,博客老不更新,小耐先生看不下去了,给我出了这个命题作文。

《秦本纪》记载:秦惠王后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 《大秦帝国》据此写小说,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要写研究文章,就此认定秦惠王时秦已并蜀,我却不敢理直气壮,有些问题我还搞不清。

比如,《秦本纪》的灭之”用词准确吗?

灭之”就是消灭了,归秦国所有。可是《张仪列传》却记载: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定”意指发生战乱、内乱、叛乱,出兵平定。按理说我们应该以《秦本纪》为准,但是参考其他记载,却又让人不能不质疑灭之”可能用词不当。

一疑:“灭之”之后怎么啦?是设为郡县还是封予某人?《秦本纪》无载,《张仪列传》的记载却仅是:“贬蜀王更号为侯。”既然已经“灭之”了,何来贬王为侯?郡县即可,你还贬它干嘛。二疑:“贬蜀王更号为侯”,谁当了这个侯?显然不是司马错,《史记》又未明载。三疑,《张仪列传》说:“使陈庄相蜀。”侯若没有,陈庄相谁?若已“灭之”,陈庄当为郡守或县令。我们知道,战国时期出于种种目的,列国是经常有派人去他国为相的事情,比如说张唐相燕。张唐是秦国派去的,张唐之所以相燕,说明燕是一个诸侯国,而不是秦国的郡县或某个大臣的封地。

所以,依据上述三疑,如若推测这个时候蜀王仍然统治着蜀,只是被贬为侯,而派陈庄为相监督管制他,应该是合理的。“遂定蜀”用词准确。蜀国尚在,不过臣附于秦国而已。

有人误读《张仪列传》“蜀既属秦”这句话,说“你看,这不是明确说蜀国属于秦国了吗?”这是犯了一个文字小错。“属”在古汉语中并不是“属于”的意思,而是“从属”“跟随”的意思。比如《卫康叔世家》“是时三晋强,卫如小侯,属之”《史记•正义》解释“属赵也”。并不是说卫国属于三晋的赵国,而是“跟随”之意。《项羽本纪》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也是跟随的意思。

第二个问题,秦惠王时期真正控制住了蜀国吗?

战国时期某一地得而复失的情况很普遍,而我的原则是:如果频繁易手,则不认为已经彻底控制住了该地,宁愿把“秦并之”的时间往后移。这样做的依据是,当时荒野多于田野,交通不便统治困难,一次攻占并不一定就能守住而“并之”。且史官为彰显当朝君主功绩,时有故意夸大言过其实之事。

比如《秦本纪》秦惠王“十一年,县义渠……义渠君为臣。”这里明确说已经将义渠设立为秦县了。可是十二年后,秦惠王后十年又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在我就不认为秦惠王十一年就吞并了义渠,而是认定直到秦惠王后十年,秦仍没有将义渠“并之。”

再比如秦昭王18次大规模东渡西河进攻河内,许多城池均已克、平、并之,但是却并没有真正控制住,后来秦庄王、秦始皇又重新发兵夺取。如此,也应该以后面的时间为准。

我们来看蜀国的情况。秦惠王后九年十月“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之后秦惠王后十一年,公子通封于蜀”。是否在这时废除了蜀侯而让公子通取而代之,则不可考。但是两年多之后,蜀相陈庄就杀蜀侯来降”。杀的蜀侯是谁?是不肯让位的原蜀侯,还是公子通?为什么是“降”而不是还报朝廷?那一时期说把某人封在某地,并不见得都会去上任,取以为食邑的居多。加之当时秦惠王自己也才是个秦侯,称王是两年以后的事情,封公子为蜀侯似乎有点牵强。

如果杀的是原蜀侯,则说明蜀国仍为有一定的独立性的侯国。蜀侯不愿成为公子通的食邑,或起兵阻止公子通的到来,相国陈庄不从,杀之率国降秦,合理。而且杀蜀侯来降”“降”字解释通了。如果杀的是公子通,则说明公子通也不听招呼,或者他真的把蜀当成与秦惠王平起平坐的诸侯国了。不管怎么样,至少当时蜀国是混乱的,游离的,而且是有小朝廷独立的。

跟着秦惠王死了,秦武王元年,再次发兵二定蜀。“秦使甘茂定蜀”。

二次“定蜀”之后,秦国是如何管理蜀国的?是灭蜀为郡县还是另封蜀侯?《秦本纪》无载。据《史记•索隐》引用《华阳国志》的文字,后来“秦封王子辉为蜀侯。”什么时间封的无载。是像应侯、武安侯那样只是食邑,还是像二定蜀之前那样有侯有相的小朝廷,也无载。但是这个秦国的蜀侯王子辉也不听招呼则是肯定的,秦昭王六年他又造反了。于是秦国三定蜀司马错定蜀。”

司马错三定蜀之后,蜀国再无反叛。所以我以为,说在此之后,秦国真正兼并统治了蜀国,至少是不会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