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戏诸侯--复梦仙阁先生质疑
(2010-05-08 22:04:11)
标签:
诸侯钜鹿之战项羽文化 |
分类: 《真项羽》 |
梦仙阁先生对我在《项羽钜鹿之战,司马迁的弥天大谎》一文中的“诸侯”提出质疑,他认为《张耳陈余列传》中攻击王离的“诸侯”包括项羽,张耳出钜鹿后谢的“诸侯”也包括项羽。诸侯涵项羽,项羽系诸侯。
《项羽钜鹿之战,司马迁的弥天大谎》刊出后,不少网站转载并引发热议。有朋友将网友的意见归纳给我,有一些朋友持梦仙阁先生相同观点,在此一并回复。
首先我赞赏梦仙阁先生的认真和执着,其次我不能同意先生的观点。
《史记•项羽本纪》和《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诸侯”一词的指代关系是特定的,是与英勇无畏的项羽军相对应的。而古人写文章,在一篇文章中,这种指代关系一旦确定,一般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事情发生了转变。比如《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这里的“诸侯”显然不包括项羽。“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这里“莫敢纵兵”的“诸侯”显然也不包括项羽。“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这里“无不人人惴恐”的“诸侯”当然也不包括项羽。
《张耳陈余列传》“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鉅鹿秦军,遂虏王离。”这里的“诸侯”同样也不包括项羽。
在上述两篇文章中,“诸侯”是胆小投机的一个群体,是与英勇无畏的项羽相对立的一个艺术形象。我们不能脱离文章的指代关系,因为论证自己观点的需要,就认定文章中的某一处“诸侯”涵盖了项羽。显然,司马迁是分得很清楚的,他在写下“诸侯军这才敢去攻击包围鉅鹿的秦军,这才俘获了王离”(诸侯军乃敢击围鉅鹿秦军,遂虏王离)后,为了怕读者就此把解救钜鹿的功劳记在“诸侯”头上,特地在后面追加了8个字,告诉读者,虽然俘获王离的是胆小投机的诸侯,但保住巨鹿不失,最主要是靠楚军的力量(卒存鉅鹿者,楚力也)。
搞清了这个问题,张耳谢的诸侯是谁也就清楚了。“诸侯军乃敢击围鉅鹿秦军,遂虏王离。”“於是赵王歇、张耳乃得出鉅鹿,谢诸侯。”谢的当然是投机取巧的诸侯,不包括英雄项羽。在谢诸侯的时候张耳、陈余发生争吵,陈余掷印,张耳佩之,没有人征求龙头老大项羽的意见,也没有人看项羽的脸色,也旁证了项羽不在场。
至于《项羽本纪》中“项羽……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张耳陈余列传》中“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等文字是否属实,我已经在《项羽钜鹿之战,司马迁的弥天大谎》的其他部分论证了,在此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