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程步
程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387
  • 关注人气:1,3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戴上眼镜的袁腾飞

(2009-08-26 15:12:37)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谈

戴上眼镜的袁腾飞
    在我接触的圈子里,对袁腾飞的“两宋风云”几乎是一致的批评,说他的历史是评书。前两天为我的新书《真商鞅》去找同学写封面,我那个同学是研究古文字的教授,学问一流的扎实深厚,他也持这种态度。

    起初我是赞成这种观点的,不过与袁腾飞一聊,我改变了。因为我发现袁腾飞其实心里很明白,他也是可以把历史讲的考据扎实。但是他的主要接受对象是中学生,中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面对网络、大片、懵懂的爱情,甚至还有偷偷摸摸的色情的诱惑,怎么样吸引他们对历史感兴趣,就成了第一重要的事情。袁腾飞有一句话我很欣赏,也使我茅塞顿开。他说:“中国有今天的广阔疆域,并不是完全靠军事征服得来的。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文化。由于周边的少数民族欣赏中原灿烂的文化,愿意学习这些文化,这才有了自愿的归附和融合,才有了今天的大国。”从这点意义上讲,袁腾飞首先激发听者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让最广泛的人热爱古老的文化,功德无量?
    为什么我说袁腾飞心里很明白?因为谈话中扯到史书中人物的对话问题。我的《真秦始皇》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史书中的隐秘对话、心理描写是不可信的。我们读史书应该删除这些东西对我们的影响。我的这个主张很多专家、大家是反对的。他们对史书中的对话津津乐道,甚至连面累牍地分析剖析。可是袁腾飞就认为,这些对话是史书作者的个人推测和想像。他举了项羽、刘邦见到秦始皇的例子。项羽看见秦始皇说:“我可以取代他”。刘邦则说:“大丈夫就应该这样。”他认为这是司马迁揣摩两人不同的出身而杜撰的这两句话。我又碰见一个知音。

戴上眼镜的袁腾飞
    能不能看穿作者的杜撰,能不能辨析史书文字的真伪,这显示一个人的智慧。而我们为什么读史书?不仅仅为了消磨时间看着好玩,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是一个重要目的。古人说读史可以使人智慧。如果连书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我们都不能识别,书就白读了。再有多高的职称和声望也是枉然。
    所以说袁腾飞心里很明白。虽然他在讲课时还是会把项羽和刘邦的话生动地讲出来,以吸引学生,但是他心里清楚,那是司马迁杜撰的。所以,我改变了看法,批评袁腾飞说评书是不对的。电视需要收视率,图书需要发行量,历史和文化需要人们的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