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先生在《秦始皇•下》106页写到:“韩国灭亡之后,张良家中死了三百人,他统统未加埋葬,而是倾家荡产筹集资金,用高价寻求愿意舍命的刺客,为韩国报仇。(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史记•留侯世家》)。”
我的一位较真的朋友,先是听了“百家讲坛”的节目,又买了王教授的书来看,有一天就拿这段文字来问我:谁说秦始皇消灭六国未杀六国的王公大臣。光张良一家就杀了300人。
我听了很惊讶,把王教授的书翻来一看,果然如此。我很震惊,“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怎么被王教授解释成了张良家被杀了300人?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啊:韩国灭亡后,张良家仍然有奴仆300人,可是就是这样,张良的弟弟死了他有能力却不去安葬,而是用家中所有的财产去寻求刺客。
僮,本意为未成年的男子,后来又有男仆的意思。比如《史记•货殖列传》就有“富至僮千人”,意思就是家中富有得有奴仆千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才能解释出被杀300人的结果。
我一直以为,就讲《史记》而言,王立群先生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翻译家,把文言翻译成白话。王先生可能也不甘心于此,在讲的时候经常要发挥几句,可是不幸的是他的发挥经常是错的。“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一句话的解释错误,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由此看来,王先生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翻译家。秦始皇仁慈而未杀韩国贵族张良家人,变成了残暴地杀死300人。秦始皇十七年消灭韩国,12年之后秦始皇二十九年,韩国贵族张良家仍然有奴仆300人,说明秦始皇对韩国贵族没有屠杀,没有监禁,没有虐待,甚至都没有没收财产。现在让王先生这么一解释,整个是非颠倒。真是可恶!
其实,张良跟随刘帮造反赔大发了。韩国灭亡12年后,张良家仍有奴仆300人。可是张良随刘邦造反,虽然被封留侯,但是仅到他儿子张不疑,就被一个“不敬”的罪名剥夺了一切。竹篮打水一场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