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设“网红学院”是泛娱乐消费的过度崇拜
(2017-09-22 07:29:47)
标签:
观点社会时评文化杂谈 |
□
盛克选
“网红”已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一种时代产物,给人的感觉有些神秘,有些向往,尤其是随着视频直播的迅猛兴起,网红的概念被无限放大,一些知名网红受到社会热捧,一点也不逊色于传统的明星。
这一现象,也引起了一些高校和学生的崇拜。最近,有媒体报道,在重庆工程学院新开设了“网红学院”培训班,并与当地一家文化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其培训的内容,除了一些基本的直播课外,还有“索要礼物”等技巧的教学。
1
现实的空间节奏跑的太快,生活和情感的压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网络市场。很多网民通过消费网红的颜值、才艺,或者更直白点说,还有低俗的直播陪聊,他们在网络上寻找各种心理的满足感。而那些视频主播们,想尽办法抓住这样的心理诉求,利用索要红包、礼物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身价和账号等级。
他们给人的感觉是光鲜的、自由的、快乐的,每当有哗啦啦的红包雨掉下来时,这种轻松的赚钱方式也会让粉丝们羡慕不已,甚至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放弃自己的专业,一心只想成为网红。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高校毕业生最向往的新兴职业调查中,有54%的人选择了主播或网红。
2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毕业于山东某师范大学的女学生在深圳工作,收入待遇都很不错。可是她受不了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听朋友说现在网红很赚钱,于是就在某视频直播网站上注册开通了个人频道,计划通过这种途径赚钱后,辞去现有的工作。
三个月过去,她的处境是怎样呢?她很不好意思地说,在这段时间里,共获得了赞赏340元,而这些钱还无法全额提现出来,平台方面要按百分比扣去一部分,最终才是应得的金额。这样的生活,她实在难以忍受,随后还是决定老实实地呆在公司,干起了老本行。
当然,有网友会问,这位女学生要不没颜值,要不没才艺,或者连聊天都不会,要不然三月怎么才几百块。而女学生的回答,无意间点醒了这个行业。她说,在直播间,不会索要礼物的主播绝对生存不了多久,每个主播都是为赚钱而来,不得不用各种手段把自己营销出去,甚至随时准备接受低俗的调侃,放下颜面假装一起嗨!这些虚伪的事情,她做不了。
3
互联网的泛娱乐化,让网民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有人因为颜值,可以混饭吃;有人因为搞怪扮小丑,可以让他走红;而还有人,用低俗的言行搏出位,成功营销了自己,赚得了盆满钵满,这些非主流的网络现象成为很多网红复制模仿的对象,并形成了泛娱乐过度消费的信息流。
当然,不可否认,在这个信息多样化的时代,也涌现出了一些拥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网络红人,他们用才华、用思想、用知识处处传播正能量。在互联网的大潮中,他们用思想和智慧进行变现,用责任和担当,以一个小小的个体去影响更多的人,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网红”。
值得一提的是,有论者认为,当前的“网红”并不能算是一种职业。其实在我看来,互联网社会,职业的分工和层次过滤,自然由社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来决定,“网红”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当然也是新型的职业。
不过,对大学生来说,选择这个职业,要做好风险评估,划清“网红”底线,用好直播平台,传播正能量,要充分认识到,在一个人人都可当主播的年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红”,更不能把网红当成是一种职业守望。而在一些高校,开设的“网红”培训,教授如何索要礼物等“必杀技”,这些偏离了“网红”主流价值的授业解惑,实质上是对互联网泛娱乐消费的过度崇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