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棵“天价树”暴露出的真问题

(2013-12-27 07:58:26)
标签:

杂谈

三棵“天价树”暴露出的真问题

 

作者:盛克选

 

补贴给社区的“万村绿”建设资金,31.5万元只是种了三棵树。深圳市2013年度绩效审计工作报告昨日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水务和林业专项资金均爆出不少问题。(1226日南方都市报)

 

三棵树花掉了31.5万元,这样的价格还享受了折扣,如此"高价建绿"确实够奢侈的。也许有人会说,因树种和环境适应性的差异,这几棵树的价格称不上很高贵。在此,笔者不论树种价格的高低,但有必要厘清的是,政府补贴的“万村绿”建设资金,仅此三棵树就花得所剩无几,“万村绿”靠三棵树能撑起来吗?让人费解的同时,也暴出了“天价树”背后的真问题。

 

当地的城管负责人介绍说,“万村绿”工程的费用由政府向企业、工厂征收,再通过返还给街道社区,对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补偿。至于具体安排买什么树,买多少树,则没有相对的政策规定,更多的是街道和社区自行安排。

 

不难看出,政府打造“万村绿”工程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对于这笔征收费用的流向,凸显出来的是管理缺位和失职,三棵“天价树”也因此应“运”而生,至于是否存在利益链条,暂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即使“天价树”的相关购买手续未发现违规,但若从“城市建绿”节约利众的层面而言,恐怕很难经得起推敲。

 

绿色生态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当有专项资金提供支援,却因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和合理的政策安排,一个小小的社区不惜有限的资金,仅此购得三棵树来打造“万村绿”工程,实在是让人感到遗憾。一团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这些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如果没有政策和制度的细则约束,腐败蛀虫一旦滋生,只会损人利己。


当然,三棵“天价树”已经种在了社区办公大楼前,看上去的确是多了一番风景。但其背后暴露出的真问题,管理者当反思的,不仅仅是“高价建绿”有无必要性,还有专项资金在管理和使用上的如何规范化、标准化。

 

早在2006年,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提出,要坚决制止“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而事实上,近年来在很多城市的绿化建设中,不惜高价购买大树古树的案例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有些树种的移植,其成活率根本就无法保证有限的专项资金,要发挥最大的效益,仅靠“高价建绿”撑面子,难以推进城市建设良性发展。


本文载于2013年12月27日《信息时报》A35版云山论见 标题:拷问“31万买三棵树”(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