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味“捐款”让慈善成为一种负担

(2011-09-02 08:02:25)
标签:

长沙县

慈善机构

温州市审计局

慈善捐赠

负担

杂谈

变味“捐款”让慈善成为一种负担

 

作者:盛克选

 

日前,有两则新闻引起读者广泛热议。一则是湖南省长沙县一名教师向媒体反映“一日一元捐”,从去年开始,“捐款”成了工资单上固定的一项,每个月莫名少了几十元,让他不解不愿。另一则是温州市审计局报告直指温州市红十字会内部管理严重失控,主要包括去年账面上反映库存商品800多万元,但仓库里却空空如也;一位临时工出纳,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挪用公款126万元。

 

“捐款”已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负担。这种负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精神上,另一种是经济上。捐款的目的是给有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尽微薄之力,可谓不论力量大小,金钱多少。但有一点令人疑惑不已,捐赠的资金或物资最终是否真正流通到迫切需要的困难群体中?就如长沙县教师捐款来说,新闻中涉及的慈善会表示,慈善会在财政局开通了专用户,主要用于慈善助学、慈善助医、慈善促居等活动上;但其实际收支透明度恐怕让很多捐赠人仍是不解。

 

出于这样的疑惑并非偶然,可以毫无讳言地说,慈善机构“明捐暗藏”的事实已不再新鲜,部分捐赠者对慈善机构早已失去信任。当然,对社会成员而言,纠结的并非一元钱,更多考量的是慈善背后的裙带关系。

 

从日前温州市审计局报告直指温州红十字会临时工出纳挪用公款来看,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在资金收支管理上暴露的严重漏洞并非个案。捐赠者将自己的“大爱”投入捐款箱的那一刻起,爱心很可能已经塞入他人锦囊。因此,捐款收支最终用途的不透明,慈善资金有效监管缺位,对每一位社会成员而言,再提捐款,已成拷问慈善机构诚信务实的首要理由之一。

 

自愿捐赠本不应成为慈善的负担,然而很多领导总是喜欢把捐款当任务,以捐款金额论业绩。当自愿慈善披上“组织任务”的外衣,变味的捐款再也无法躲避“迫捐”的煎熬,对部分困难群体而言,靠节约日常开支维持基本生活,本来已很拮据,再论捐款早已成为经济负担,当然不解不愿。吊诡的是,更有甚者,把捐款行为和思想觉悟境界捆绑起来,捐得越多,觉悟境界越高。由而,慈善捐赠长期游离在道德绑架和诚信危机的边缘,必然会给捐赠者带来精神层面和经济层面的负担。

 

一面是被迫捐赠的无奈,一面是捐赠对“组织任务”的重大意义。慈善机构的尴尬和捐赠者的无奈,让整个社会成员看到了慈善捐赠的另外一面。如若慈善机构的内部管理仍然得不到完善改进,捐赠收支信息透明度仍然一头雾水,慈善捐赠本质意义上仍然得不到“自愿”释放,那么,“慈善”之说最终只会沦为谋求他人利益的便利手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