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产“快时尚”遭遇库存危机(三)

(2012-05-16 16:14:28)
标签:

efc时尚电堂

服装电子商务

亨谦电商

网络营销

it

分类: 电商思想

面对库存的压力,更多的是想如何要快速处理这些大问题。

据悉,美邦也在仿效李宁的做法,将库存的衣服拿到自己的折扣店销售,同时也在增加开设折扣店的力度,2012年的目标是开设300家折扣店,成为以后长期消化库存的主要渠道。

为了快速消化库存,国内的量贩品牌的做法就是采取新品打折,将新品和过季商品混合在一起做促销,尤其是那些款式变化不快的羽绒服装和季节性弱的商品就比较容易被倾销掉;此外,互联网也成为很多企业倾销过季商品的平台,一些专门成立的电商如唯品会、俏物悄语就成了国内外品牌倾销库存的渠道之一,一般折扣都是5折以下。

如果自有渠道和电商渠道还不能消化掉,还有一些企业会把库存整体打包卖给资金实力相对比较强的经销商和贸易商,采用区域调货的方式销售到一些边远的地区或者海外市场,毕竟便宜的货品总是有人想吃;还有一部分则流到了尾货市场,把库存整体卖给尾货采购公司,流入尾货渠道。

快时尚 已成红海

这两年,国内运动品牌也开始入侵快时尚市场,他们逐渐摆脱专业运动的局限,开发出更多的休闲、时尚风格的产品,而且价格低廉。这些运动品企业本身也是高速成长,强势扩张,在各个区域的商圈抢地盘,强势开店,与传统的量贩类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如今,在每个城市的核心商圈,无论是量贩快时尚品牌,还是体育运动休闲都基本挤占在一个商圈内相互竞争,和量贩服装领域差不多,国内的体育运动休闲品牌也陷入了库存高企的旋涡,从李宁、kappa361到安踏、匹克、特步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库存压力。

中国服装产业经历了10年的高速成长,已经走到了一个拐点,品牌虚弱、设计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中国服装品牌的发展。中国的快时尚服装已经成为一个大红海,产品设计无差异化,缺乏个性,价格低廉,都是同样的大店铺,商圈选择雷同,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成长,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摆脱这些低端产品的消费。

来自国际快时尚品牌的强势入侵,也正在蚕食着本土快时尚品牌的市场,2011年一年,以ZARA、优衣库、H&M为首的国际快时尚品牌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H&M新开31家实体店,优衣库新开43家,ZARA也新开了29家店,店铺总量达到了92家。而且这些国际快时尚品牌在2012年新店开张计划将更大,其中优衣库号称今年将新开100家店。

通常而言,国际快时尚品牌的产品策略、品牌运营的能力更强,渠道拓展上的资源优势也更突出,与一线商圈、焦点商圈和黄金商铺的谈判能力也更强,而且条件优惠。例如,当年西单大悦城和崇文门国瑞城为了吸引H&M入驻,都开出了很优惠的条件,并提供最适合的场地。这些都是国内品牌不能比拟的。

中国本土服装品牌目前已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需要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一方面需要企业首先要建立企业家格局,企业家将决定品牌的出路;另外,未来的10年,一定是以品牌驱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不是渠道驱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