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快时尚”遭遇库存危机(二)
(2012-05-15 14:27:10)
标签:
efc时尚电堂服装电子商务亨谦电商网络营销陈老师it |
一直想做中国的ZARA的美特斯·邦威,在2008年推出的新品牌ME&CITY更是从内到外复制了ZARA的门店。但与国际快时尚品牌不同的是,中国的“快时尚”长于生产和渠道开拓,而在产品设计和品牌方面是软肋,一心想成为中国的ZARA的ME&CITY,虽然价格比美邦高了很多,但却不被消费者接受,连年亏损。
然而,当这些危机逐渐显现的时候,国内企业一边是继续加大产品的生产,一边却是不断地扩张渠道,继续享受着这个行业10年高速发展的成果。2011年,几乎全行业都遭遇成长的烦恼,不得不面对高企的库存。这次服装行业的库存危机,将中国服装企业的品牌危机、供应链管理和渠道政策上的诸多问题都集中暴露出来。
多渠道应对库存消化年
2012年,对国内的量贩品牌而言,消化库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多开渠道成为主流选择。
和3年前相比,大量的渠道库存让美特斯·邦威经销商这两年基本赚不到钱。
10年前“虚拟经营”模式成就了美特斯·邦威,渠道模式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特许加盟,大大降低了企业初期的渠道开拓成本。
这几年,美特斯·邦威逐渐加大直营店的比重,不惜重金开设直营店,如今在一线城市已经全部收回加盟权,实现直营,从而加强了对渠道的控制权。
“美邦的渠道模式是分公司制为主,通过合并报表,库存应该是显山露水的,这需要美邦自己消化一阵子。”有这样的观点指出。
而森马则采用的是代理制,96%的门店都是加盟店,库存的货品更多的积压在渠道中,主要是在代理商手里,而采取买断制+订货制让森马的库存压力相对比较小。
但是,代理商必须想办法将货处理掉,这部分风险主要集中在代理商层面,如果实在处理不掉,资金链断裂,森马则可以找其他人接盘。
由于美特斯·邦威这几年一直在加大直营比例,因此在经营比较好的时候,分公司制这种模式还会显示出优势,但遇到库存危机,企业的风险就比较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