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拾金不昧只是将心比心
(2011-03-01 00:49:49)
标签:
张紫胭拾金不昧杂谈 |
分类: 杂文时评 |
初中生拾金不昧只是将心比心
■吴若愚
据长江日报报道,湖北武汉市武珞路中学八年级学生张紫胭在小区电梯间,捡到一个装有10万元现金的公文袋,当即寻找失主未果。在妈妈的陪伴下,终于通过小区监控系统找到失主,并拒绝了失主1万元现金的酬谢。
十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个中学女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钱能买很多东西,比如名牌的服装鞋帽,自己喜欢的时尚物品,要是喜欢玩车,买一辆低档的“北京现代”也差不了多少。那为什么张紫胭同学不用这些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呢?她首先考虑的是这些钱不是她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东西当然不能要。
这件事最难能可贵的是,张紫胭的家长接到女儿电话后,立即从宜昌赶回武汉陪女儿寻找失主,从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出张紫胭同学的家庭教育是什么层次了。在记者问起张紫胭的母亲时,她却很谦虚的说,都是学校教育的结果。也许有人会说,张紫胭同学的家庭一定很富裕,父母收入高,家庭不缺钱,假如她家条件差,需要用钱,她可能就会把这笔钱昧起来了。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现实的问题,因为捡到钱的人就是张紫胭,她实实在在的拾金不昧了,我们无法知道她假如家庭条件不好会怎么样。
不过,笔者敢肯定的是,善良的心有时候真的与家庭条件和人的身份无关,而是与他的家庭教育和本身善良的天性有关。记得媒体曾经报道过,去年北京大兴区一名拾荒者捡到一个装有5500元现金的皮包,他步行20多公里寻找派出所,将皮包交至房山区良乡派出所,这个拾荒者每天捡到的瓶子只能卖几元钱,仅够填充一下饥饿的肚子。2008年12月
从报道的细节来看,几乎所有拾金不昧者都拒绝接受失主的感谢费,我想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假如他要接受失主的感谢费,他何须费尽周折四处寻找失主呢?并且在捡到钱的时候,首先就想,假如自己是失主,丢了钱会有多么着急,这就是将心比心,这是善良人性的闪光。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在呼吁善良人性的重现,在盼望道德社会的重建。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在利益面前,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呢?假如我们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不是只考虑自己,而是考虑更多的人,或者和他人换一下位置来思考,也许我们的道德水准就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很多。再就是我们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目的上,不要只看到如何就业,而是培养他们如何为社会服务,我看重建道德社会一定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