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万鑫火灾后的思考

(2011-02-05 00:52:58)
标签:

沈阳

万鑫酒店

火灾

杂谈

分类: 杂文时评

沈阳万鑫火灾后的思考

□     吴若愚

有着东北第一高楼之称的沈阳皇朝万鑫大酒店在兔年第一时间燃起大火,该酒店B座在烧了近9个小时后,大火在3日上午9时被消防官兵扑灭。据相关报道称,被烧毁的B座高达152m,主楼A座高达219m,,建筑总投资30亿元,是沈阳地标式建筑。引起火灾的原因是燃放烟花点燃可燃性建筑涂料所致。由于正值除夕之夜,酒店内人员较少,大火未造成人员伤亡。

 

谢天谢地,大火未造成人员伤亡,让善良的人们又松了一口气。不过,据说大火燃起后,消防队的水枪射程不能达到火灾高度,直到3日下午2点大楼内还在冒烟。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值全国人民合家团圆,共渡良宵的美好时刻,不幸却降临到这座豪华酒店的头上,万幸的是没有伤及人命。那么这样的不幸是怎样降临的呢?当然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因为燃放烟花而惹火烧身,如果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来比喻这场火灾,我看也没什么不行。

 

鲁迅早就批判过国人发明火药的目的,他认为,中国人发明火药是为了娱乐,祭祀,驱魔逐鬼,而西方人却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成枪弹来打中国人。

 

中国有着很多他国没有而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传统,包括年俗的传说。据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是在很久以前为了驱逐一种叫“年”的怪物才将竹子燃烧发出爆炸声,使“年”不敢接近人们的领地。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便把火药制成鞭炮代替竹子燃放。随着时间的流逝,虽然年这种怪兽已经灭绝,但人们却习惯了听爆竹发出的声响,这种声响便成为国人不能戒除的“心瘾”。我很为祖国有着这么离奇的传说而深感自豪,但是我却不敢恭维国人的记性,因燃放烟花爆竹发生过的火灾并非一起两起,今年大年三十,仅北京就因燃放烟花发生火情161处,伤一百多人,可是国人总是把那些惨痛教训置之脑后,一旦玩起来就会忘乎所以。

 

在人们的记忆中,最为惨痛的要算牛年元宵节的央视新楼大火了。2009年2月9日夜21时许,在建的央视新台址园区文化中心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大火持续六小时,火灾由烟花引起。在救援过程中消防队员张建勇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建筑物过火、过烟面积21333平方米,其中过火面积8490平方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3万元。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其中71名事故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央视大火案于2010年5月10日在北京市二中院进行一审宣判,首批21名被告均以危险物品肇事罪判处3至7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央视新址办原主任徐威获刑最重,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这仅仅隔了两年时间,相同的事故原因又发生在中国大地,还是因燃放烟花引起火灾,烧毁的都是具有影响的高大建筑物,这不得不使人思考,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是否还需重新启动。

 

国内很多大城市曾经禁止过燃放烟花爆竹,可是有那么一些学者专家认为,禁令有悖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如果禁放烟花爆竹就失去中国年的味道了。本着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国家有关部门解除禁令。于是本来平静的城市,又恢复了往日的轰轰烈烈和如火如荼的喧嚣,火灾也就伴随着忘乎所以的玩乐而发生。燃放烟花爆竹的形式固然能增添节日气氛,然而只图一时的快乐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看这种气氛还是不造的好。我不知道中国烟花爆竹制造业每年能为国家上缴多少利税,但从央视大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万鑫酒店建筑总投资来看,再加上每年烟花厂爆炸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看经济损失一定是个天文数字。如果我们为了追求快乐而忽略了安全,这应该叫乐极生悲,如果我们为了赚取利润,生产高危险产品而导致事故发生,这就叫得不偿失。

 

美国911事件给美国人的心灵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于是发生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他们找到发泄愤怒的对象,说不准他们还可以因发动战争大捞一笔。而中国人自己燃放烟花导致大楼着火,这样玩火自焚的责任全归自己。虽然一些责任人会受到相应处理,但毕竟挽不回造成的损失。现在中国人正在与世界比高度,楼房尽量往空中发展,往往在城市里建造所谓地标式建筑,可是设计者却只关心建筑物的高大,而忽略了建筑物的安全,从使用的建筑材料到消防设施是否完善都没有仔细斟酌,直到发生火灾,才发现最初设计的缺陷时已经悔之晚矣。

 

现在中国人富裕了,生怕别人不知道,于是就把楼房建得高一些,过年就把动静搞的大一些,让全世界都知中国年是那样的红火,不过这样的红火不但不能让人羡慕,反而叫人幸灾乐祸。中国搞了个宣传片到美国播映,当美国人在新闻中听到中国人总是为红红火火过大年把大楼点着的时候,他们很难相信中国形象宣传片中那些人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