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白鹿原》,就是这样一部既是小说,又是民族史诗的大气磅礴的文学巨著。
陈忠实的《白鹿原》,立足于渭河平原那片古老的黄土地,通过描写白鹿原两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白鹿两家三代人的国恨家仇以及融于家族矛盾中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展现了一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壮丽的渭河平原民族史。
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其人格的魅力,名著之所以吸引人,是因其书魂的魅力。没有思想的书就像没有思想的人,是不会长久的吸引读者。《白鹿原》的书魂就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其中的传统儒家思想,而这些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又通过书中的众多人物展现在读者面前。
小说中人物众多,其中,六次娶妻又六次丧妻的白嘉轩,是本书的主要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严守宗法家族的祖德祖训,誓守儒家伦理道德,不为官位所诱惑,不为强权所屈服,另一方面,他又有着狡诈的迂腐狭隘思想,利用计谋巧取鹿子霖的两亩风水宝地,为了谋取暴利,不计后果的在白鹿原广种鸦片。他身上的两面性,也恰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个方面。
白嘉轩的一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虽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勤恳的履行族长职责,踏实的过着自己的日子。虽然有着封建卫道士的迂腐,比如将田小娥作为封建思想的牺牲品,但对身边人的关心和仁慈,比如对黑娃的爱护和宽容,也是不容置疑的。正如朱先生对其的评价,“这心肠这度量这德行,跟白鹿原一样宽广深厚”。
给我印象深刻的另一个人物就是朱先生,他可以说是本书的灵魂人物,也是精神领袖,他广受白鹿原所有人的尊敬。他为白嘉轩制定乡约,铲除白鹿原所有的罂粟田,向兴办学堂的白嘉轩下跪,感谢他为子孙后代做了天大的善事,他联合几个老师准备去抗击日寇,虽然无功而返。在那样的一个乱世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脊梁”,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言人,朱先生不仅自己严格秉承儒家道德伦理,也尽自己所能去感化周围的人。他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一个圣人的风骨,恪守“仁义礼智信”的美德,誓将仁义传承下去。其实,从神性的角度来看,朱先生就像是白鹿原上祥瑞的化身—白鹿,代表了白鹿原的一切美好与希望。
《白鹿原》通过对不同人物性格的描写,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对比描写,将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贯穿其中,广为宣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虽然在中国5000年历史长河中隐藏着诸多秘史,但仁义二字永远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根基,这不仅仅是渭河平原的根,也是整个中国的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