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本性就是天堂
(2017-03-24 13:54:12)
标签:
情感 |
蒙特利奥大学赛毅教授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然压力水平,在这个程度之上,他身心的作用是有效的,若是超过这个压力水平,便会产生不良效果。而这个压力水平则是由自身的态度决定的,你的所思所想决定你的态度,而你的态度决定你的命运。
林语堂用尽六章内容讲述人生不同时期之所得,文字精炼,但回味无穷。于他而言,生存还是死亡,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态度,你的举止,走路的姿势,说话的声调,都会影响态度。而拥有了积极的思想乐观的态度,才更易成为快乐成功的人。
当下,很多人都感觉活得很累甚少快乐,究其原因无非就是将名与利,富与贫常挂于心,如此多的得失心堆积于此,任谁也不会快乐。林语堂代序云,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夕露沾我衣”是为快乐,“鸡鸣桑树颠”亦为快乐,所谓“盛名多累,隐逸多适”,应该是非常平民化的快乐。不一定有钱才可以旅行,不一定富有才可以浪漫,享受悠闲的生活所费真的是不多的。
林语堂是个很会享受生活的人。而他的享受生活不是不思进取的饱食终日,而是充分享受自然赋予的一切,他不喜钢筋水泥的结构,他希望有一处庭院,有碧绿的池塘,有孩童在秋千上荡漾,推开窗,可闻到花香,关上窗,是满室的书香。他说,大自然始终是一所疗养院。而急功近利的我们看不到嫩嫩的柳枝在静静的发芽生长,忽视了路边那默默绽放幽香的野桃花。其实,大自然馈赠于我们的一切,只要我们真切的去感受它们,都可以去除掉内心的魔障和烦恼,而换来平静而充实的内心。
林语堂说,顺乎本性,就是身在天堂。顺乎本性四字简单,可做起来何其难,乃至我们的孔老夫子都只敢于“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何况你我。上天只给与你我将近八十年的光景,而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工作,除非你是一个视工作为快乐的人,否则都是养家糊口的营生,“月圆为少月缺为多”,人生中不圆满总是常态。
林语堂此书让我们明了,我们虽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但我辈也不甘心只做蓬蒿人。只要拥有自由的意识,能够自由的看一本书,自由的享受音乐,自由的养只小狗小猫,自由的享受大自然的各种馈赠,在不违背自然天道的情况下,能够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那么我们就是身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