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兵网文•八一征文】之五 《兄弟回家》的断想

(2011-08-08 07:01:17)
标签:

晓东

南山

烈士陵园

《战争与和平》

杂谈

分类: 军旅情怀

                                      http://s16/middle/3e6e8316ta7d2ab044a1f&690

 

    戴晓东战友已完成了中篇战争纪实小说《兄弟,我带你们回家》。每当夜深人静,写到动情处,一人独自仰天长啸,嚎啕大哭,这种创作情绪就这样持续了半年。一个没有战争经历的军人,情怀缘自哪里?

  我要把英雄们的故事向更多人叙说……”
   “……
用纪实文学的形式描述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揭示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亮,歌颂当代军人忠诚国家御敌侵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如今,那场战争已经过去了三十一年,不仅沉浸在歌舞升平的人们淡忘了它,甚至国家也回避提及那场正义的战争……无数英雄魂飘异国他乡,千万烈士血染南疆。真实的历史岂可磨灭!千千万万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心里给英雄们立起一座万世不倒的丰碑......”

   “这个故事,《兄弟,我带你们回家》,不属于任何个体,它属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九七九’,它属于所有血洒南疆忠诚而英勇的中国军人。”

   晓东如是说。

 

   在这个作品里,我看到有很多战友们的事迹,有亦文、肖桐、人酒诗梦、缘分的季节、荒原新草……,还有许许多多参战老兵的身影。很欣慰,是因我个人的经历被改写 ,而是许多战友的经历与思想借此被展现。读着晓东的作品,我的思绪再次飞向了曾经硝烟战火的南疆,飞到了平静祥和如初的南疆。

 http://s2/middle/5ff8e57dxa99a9f47bf81&690


   因牺牲的战友托梦,那一年七月,我又一次踏上了奔赴南疆的路。
 

   通往友谊关的高速路在修,刚下过雨,汽车行进很慢。南山烈士陵园座落在友谊乡南山村的观音山下,安放着640位英灵。那是我师战友和配属民工牺牲后的墓地,那里有与我共同战斗的战友,七连的、八连的、三机连的、三炮连的、团82无后座力炮连的,共21名战友长眠在这里。

 

    陵园的大门锈迹斑斑,围墙也有些破旧了。

    进入公墓大门,有一条百余米狭长的水泥道,两旁是苍松翠柏,路的尽头屹立着一组解放军和民兵的半身雕像,雕像下写着“先烈千古,象征着军民携手共同保卫边疆。走在这条空无一人幽深的通道上,距离雕像越近,心,也就越沉,两腿也越来越重。你能感觉到历史的悲壮已经远了,淡了,伤感和落寞油然而生……。

   也许是匠止烈士陵园离凭祥市区更近,场地更空旷,规模更大,因而市政府的祭奠活动都放在匠止陵园;慕名而来凭吊的人们,也大多首选匠止陵园。因此,南山、法卡山烈士陵园,相对来说,也就清静和落寞得多,即便是在清明节。


   令我诧异的是,.一节'前的南山烈士陵园,竟会如此冷落。那条狭长的通道上长满了厚厚的一层青苔,走在上面,要小心翼翼,时刻提防着滑倒。这表明,已久无来人了。眼望这片片青苔,萋萋草,有那一座座墓碑,睹物思人,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如今,陪伴他们的只有寂寞的月光和南疆不太富裕的山川。可那出征前的声音还在耳畔:如果祖国需要,请把我埋在那遥远的山岗,让我的身躯长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往来的战友会为我泪落两行!

 

http://s3/middle/5ff8e57dxa99ab8c0a462&690《兄弟回家》的断想" TITLE="【老兵网文•八一征文】之五 《兄弟回家》的断想" />

   山风习习,松涛阵阵,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这里,能听到炮声隆隆、枪声阵阵和战友们冲向敌阵的喊杀声在山谷迴响,能听到地表下兄弟们在一起强劲有力的心跳在咚咚共鸣,能感到兄弟们青春的气息似要穿出冰冷的墓碑!信吗?灵魂也是有生命的!

 

   每座墓碑,就是一个兄弟!他们曾经是我们中的一部分,我们也许就该是他们之中的一员。我们有着同样的信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站在同一面军旗下。我们曾经朝夕相伴,亲如弟兄,我们曾经并肩出征!如今,我们还活着,他们却在另外的世界里。这些魂灵,与我们虽两世相隔,却隔不断战友情谊!这些魂灵,恰如我们自己的生命。

    每座墓碑,都埋葬着一段生活!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谁没有属于青春的美好?我们都肉体凡胎,是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共同的出征和你们的离去,就是一段生离死别。战争!悲情与豪情;求生和怕死;血与火,铁与血。战场上的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但当战争选择了我们,当我们走上战场,我们的生命就不再属于自己。

    即使再年少,也都是大丈夫。慷慨赴死,舍生而取义!

 

   兄弟们呐,32年前,我答应带你们回家。你们就那样信赖、安详地睡在我们的肩头,任凭归途险象环生。我们不敢食言,我们一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兄弟们,你们的躯体回到了家里,家里有殷殷亲情,有透骨的温暖。

   兄弟们呐,32年了,我虽9次来看望你们,可知心话,没有说完;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你们的家人这许多年,有多难……。我知道你们身后有多少事,多少话语、多少挂念。我就是来当面告诉你们家人的每一个好消息。放心吧,好兄弟。

   曾经想过也许,也许我倒下……,我始终不渝的相信,你们也会带我回家,你们也会来看望躺在这里的我。

 

   年轻的时候,看过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由于79年的那场战争,理解了托翁以战争、和平两个线索展现的广阔的俄罗斯社会。由于我们的亲历,我们对战争,有着特殊的感受。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六个性格鲜活的女兵,一一牺牲了。影片里所有关于战争的场面都是黑白的,而所有关于生命、生活的场景都是彩色的。明白告诉人们: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美好。最后让活下来的男军官控诉德寇的罪行,最终控诉的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战争与和平,人类历史上的一对难兄弟。千万不要忘记,和平也是战争的产物!为了和平,我们参加了战争!为了和平,我们不要战争!为了和平,我的兄弟们,你们义无反顾地去了。

 

   军人,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视死如归的人。无论古今,无论在哪个国度。杨靖宇将军的遗体被解剖,他的胃里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敌人厚葬了他。电视剧《亮剑》中的一个情节至今让我感慨而热血沸腾;骑兵连的最后一人,失去了左臂仍右手挥刀:“骑兵连,进——攻!”向敌人发起了最后的攻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精神永存。而来自对手的敬重,更显其意义。

    魂灵,仍旧是战神。莫斯科红场上,有无名烈士墓不熄的火焰。美军几十年都没有放弃寻找侵越阵亡士兵的遗骸。在网上还可以看到,日本首相用手去挖二战日本兵的遗骨。据说,那个什么社是军人的归宿。也许,这是令人献身的由头。

 

   没有对生与死的解释,没有往生、没有来世,仅有利益的现世,就没有对魂灵的敬重。

   很多人,包括我们父辈的老兵们,也在寻找战友的尸骨。尸骨要归位,魂灵要归宗。灵魂的归宿,是对死者的藉慰,是对生者的激励。对英烈的敬重,不是节日、祭日的记起,而是平日里的记住。

 

   我的生死兄弟们,32年了,我们已不再年轻。当年的战场,已经祥和、平安。尽管不再提起那场战争, 但是,我们没有忘却你们。在战友的心中,永远都有为了你们的热泪两行!你们永远年轻地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生死兄弟们,32年了,我们已不再年轻。人生还有几个32年?!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以后还有谁会惦记你们?如果没有老兵们千里迢迢的祭奠,陵园里会不会是一片死寂?在每年一个个节日周而复始之中,有多少人会想到,我们的旗帜红如烈士的鲜血!还有多少人会在游山玩水的闲暇,能顺便走走那片热血浸过的土地?!

 

   我理解了晓东战友。一个曾经的军人,在太有些浮躁的现实里,他带着我们做了一次深入的思考:对生死,对使命,对生命,对战争,对和平。花儿凋谢了,我们仍旧眷恋春天;风雪飘临,我们仍旧相信夏日。我们曾经这样走过,我们曾经这样活过。

   敬佩晓东战友。一个写博的人,不去追求印在封面的斑斓,刻上封底的警句,插入文中的彩图,充满哲理的序跋,甚至善恶不清的评价;不要若有若无的幻觉,虚无的点击率。属于你的,只有用血、汗、泪书写的精彩,用精彩展现的人生。

 

                 http://s13/middle/5ff8e57dxa99ac6a3db2c&690《兄弟回家》的断想" TITLE="【老兵网文•八一征文】之五 《兄弟回家》的断想" />


   就在我独自静坐在烈士墓地的时候,看见有四个人走进了陵园。他们很认真地打量着英雄塑雕,打量着老兵献的花圈,打量着陌生的一切,然后向后面的墓碑群走去。他们是利用假期,边关自驾游的年轻人。我问他们怎么会想起到陵园来,其中一个岁数稍大一点的小伙子告诉我,他的父母当年都参加过抗美援朝,所以,沿路只要看见有陵园,就会进来看一看。他们的到来,着实让我有点感动。只要那么几分钟,随意的几分钟,去烈士陵园走一走,为那里静静躺着的青春献上你的敬意,烈士的在天之灵,就不会孤独,他们所有的付出,就不会有遗憾……

 

  让时间来做证明吧!

  淡忘1979的春天,淡忘那场战争,就是抹杀自己、背叛自己、毁灭自己。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军人的荣辱与之休戚相关。     


  《兄弟,我带你回家》,晓东战友写了五万字。看后,我想匍匐在坟茔上高喊:

  兄弟,我把你们交给了祖国,我把你们还给了母亲!

 

   夜,很深了,四周寂静无声。只觉得有股热热咸咸的东西涌进了嘴角……

 


                                        晓晨写于2011年“八一节”前夕

 

http://portrait3/1708896754/blog/50《兄弟回家》的断想" TITLE="【老兵网文•八一征文】之五 《兄弟回家》的断想" />  戴晓东     链接兄弟,我带你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