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开玩,认真学,家长不再受煎熬......

(2009-10-09 15:46:53)
标签:

育儿

教育

玩和学

矛盾

杂谈

分类: 育儿心理

    当代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再贪玩,好好学习费劲了脑筋。俗话说,玩物丧志。有些家长从一开始就对孩子玩持有反对态度。例如为了杜绝孩子看电视、玩电脑,家长想尽了各种办法和对策,不是藏键盘,就是拔电源,但似乎也不能解决问题。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我们似乎远远低估了孩子的智慧,总是成了最后的输家。
    曾经有位朋友就给我说过她亲身经历的事情:她想了解父母不在家时,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偷着看电视,就想了一招,离开家前,悄悄地在电视机罩上放了几粒小米,如果孩子看了电视,那么这几粒小米肯定会不小心被抖掉的。当她满怀信心地回来看那几粒小米的时候,却惊讶地发现,电视机罩上不仅小米还在,居然还有几粒大米赫然其中。那种懊恼之情,您可想而知......

   
  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懊恼,如何解决好孩子玩的问题不在于让不让“玩”,而是怎么“玩”,同时应拿捏好玩和学习的矛盾,使孩子既能放开玩,又能认真学,才能真正地使二者更加“和谐”,才能“与时俱进”。
  
  什么是玩?放开玩,认真学,家长不再受煎熬......

  玩:其实是学习之外接受信息,提高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玩通常是人在释放压力时候的一种学习状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玩的作用、内容、方式、效果对自身和学习的影响都很大。玩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需要,人在玩中不仅可以体会到轻松、快乐,而且还可以增加见识,比如读书、旅游、看电视等。通过玩,人们还可以促进感情、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从玩的内容来看,有成千上万种玩法。只要你喜欢,什么都可能成为你玩的对象。

 

  根据我的观察,发现许多孩子的玩有几个共性特点:
  
  一是想玩不会玩,爱玩却瞎玩

  我问过许多小孩,你喜欢玩什么?答案却令我很惊讶,回答最多的是看电视,或者干脆没什么好玩的!学习之余,我们的孩子居然对玩的感觉是那么麻木。有些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对于电子游戏来说,大多数的人的态度是否定的。可为什么电子游戏又被称之为电子毒品?许多父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玩电子游戏的大多数玩法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只是对电脑有更多的熟悉罢了,有几个靠玩电子游戏玩成计算机高手的?大多数的也只是玩玩而已,但玩电子游戏最大的危害是,由于每日面对计算机,减少与人的交流机会,有很多电子游戏的爱好者变得更加暴躁、自闭、孤僻了。尤其对年龄越小和学习越差的孩子更是如此。年龄小的孩子正是处在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沉溺于其中的电子游戏不会给他价值观。学习差的孩子往往在正常社会里很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当他们发现在电脑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时,便深陷其中。
  
  二是学得不好,玩得也不好

  许多孩子在玩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却可能是玩完后会挨骂,所以玩得不投入,不尽兴,缺乏足够的快乐,很难忘我专心去玩;而学习的时候却老想着玩,心不在焉,学习的效率自然也不高,身在这里心想着玩,整个过程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是玩不好也学不好。
  
  三是学习越好,越是全面发展的孩子越有时间玩,也越会玩!
  
  经常我们会听说谁的孩子上了清华了,而且人家那个孩子是又有什么比赛获奖了,还参加过什么运动比赛之类的,还喜欢弹琴,而且还是什么社团的负责人等。而我们有些父母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不让参加这个活动,不让参加那个组织,结果孩子的学习还是没有什么起色。把玩与学习简单地孤立和对立起来,事实证明是非常不合理的。

  作为父母应该关心的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让孩子怎么玩?和谁玩?

  如果对玩采取放任的态度,其结果一定会是陷入紧密限制,严加管理的被动局面。
  如果对玩是采取忽视孩子个性和兴趣选择的态度,其结果将很容易使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陷入对立。
  很多父母虽然不反对孩子玩,但又担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而毫无克制地玩,所以干脆限制玩的时间和内容。表面上看,这个观点是没有错的。但您又有什么理由和信心让孩子从对玩的相思中解脱出来?其实在实际过程中你不可能有很好的办法,所以只能靠瞪眼、批评、打骂来约束一颗向往玩的心,很明显那是非常不理智和不实际的。
  
  和谁玩?

  父母朋友对孩子交往的朋友是非常关心的,像这样劝戒的话语:“你要和××玩,要多和他一起,而××是差同学,不要总和他在一起!”更是频繁出现。
  的确,有的人就是因为交了不好的朋友而走上歧途。这样的事情太普遍了。父母的考虑和担忧是对的,所以为了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提醒也是情理之中。
  其实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一个人的本性就已经决定了他的社交特点和类型。即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由于对某些人或某些人做的某些事情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不可避免有强烈的接触和交流欲望,这是难免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做父母的不要简单地评价和批评孩子对待朋友的方式。做得不好,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事情反而快速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父母应该关注的是孩子为什么要和某个同学交往,而不是这个同学怎么样!
  留意孩子的玩伴,是观察和调整孩子个性的大好时机。而留意和调整孩子和玩伴玩的过程对培养和训练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有极大的裨益。
  
  怎么玩?

  想要玩好玩对,正确认识玩!
  孩子成长过程有几件事?也就一件事情,学习!为了将来具备更强有力的创造能力,需要学习。当然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会有相应的体会,很可能会有创造的行为!为什么有许多小孩子会做出我们大人都想不出的发明?就是因为这是他对掌握的知识的体会和升华。而他的学习范围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也有道德的、个性的、审美的,所以,玩从根本上来讲也是学习。
  玩这种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娱乐的功能,更能使他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擅长,更能使他学会与他人的交流。玩和学习是对立又统一的,光会学习是不能成长的,玩使你眼界开阔,使你学会交流、协作,使你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发展。
  玩需要约定,既然会与学习发生矛盾,那我们就应该协调学习与玩的关系,就好比困了要睡一样,务必尽早树立这种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玩就是玩,学习就是学习,玩不是学习的诱饵。由于对玩错误的理解,错误的安排,把玩当成是工具,粗暴地阻断玩和学习的关系是最大的弊端。
  有人在休闲时把看字典当作休闲和娱乐,有人在脑子累时会把洗衣服当作放松。玩是正常学习生活的积极补充,玩不好,学习也不会好。但是玩不好更多是说不能控制自己,玩的过度,这对学习就会有不良的影响。其实对玩的认识和感觉本应该是严肃的,为什么不能科学地去玩呢?为什么不能带着正直的心灵去玩?为什么不带着目的去玩?所以聪明的人有聪明的玩,而不是瞎玩、乱玩、任性地玩。


  所有的时间都去学习了,表面看来是没有浪费时间,但实际效果却很差。1+1>2?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您已经明白了吧!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