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雨天
(2009-05-04 21:16:32)
标签:
情绪转变晴天雨天友人邻居 |
分类: 杂谈 |
"晴天" "雨天"
"雨天"
翻到青春时候写的一首诗,其中写到:“有心情准备晴天,有雨伞准备雨天”。
那时的心真是灿烂单纯,好像愁的滋味很贵,很难得~
前几年,收到一位友人发来的诗,他抒发着在晴朗的天空下,望着那朵朵祥云一朵高过一朵,他的心情是如此的美好。没想到自己很无趣地回他一句:“心静那管晴与雨,不与白云争高低”。
那时心比较静,少留意了些窗外的冷暖变化,也没法分享友人的心境。害得一盆冰凉的理性之水,浇在了他喜悦的热情之头。后来想起这件事,就觉得有一个比喻比较像那时的我--“抽掉夹心的汉堡包”。
先说了这些题外的。
就“晴天”和“雨天”来说,如果凭着自己的习气,尤其是在春天里,肯定是喜欢“晴天”:那和风,那日丽,那色彩,怎么样都为“晴天”准备好了舒适的心情。就好象一个眷念着她的恋人。
但最近,我变心了。
我的邻居,是引导我变心的主要外缘。
他一直不惜重金,豪兴土木修建房舍。那震耳欲聋的推土机、电转的声音一直没有过停歇的机会,以至于我十分地赞叹他们租用的工人如同机器般不知疲倦,如同圣者或者树木般对呼啸的噪音全然不闻。
但是,这时我脆弱的神经,就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 我,突然间,特别盼望起雨天!
因为只要一下雨 -- 那些装修的工人就会休息 -- 那些原本安静的机器就会一直安静 -- 这样,-- 我就可以获得一个宁静的春日雨天,看着雨滴滴哒哒地从香樟树刚暴出的翠色嫩芽中滴下来,觉得很宁静、很休闲、很舒服!
而原来一直喜爱的“晴天”呢,居然就成了让自己修行在强烈噪音中安止的标志。
这诚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它需要极大的定力才能长时间地免于强烈噪音的干扰,因为,这个干扰并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天中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而是整个的冬季和春季。
于是,每当不堪噪音之时,我便期待着“雨天”……
这个变化,让我有机会更加深刻地体验:“一切唯心所造”的真意。
就如“晴天”、“雨天”,它们本来就是一体,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表现。有“晴天”自然就有“雨天”,就犹如有“手心”就自然有“手背”,他们是“手掌”的两个侧面。
而对“晴天”和“雨天”的不同情绪感受,完全是我们内心对外境“取受”和自我概念的投射而已。我曾经对“晴天”的迷恋,缘于内心贪执于对“晴天”的曾经感受,如原野上的放飞、阳光下的遐想等;而现在对“雨天”的渴望,也完全基于对噪音的“不堪”和对安静的需求。
其实,“不堪”只是我内心安稳系数的一个程度词。它是一个检验的工具。当我习惯性的认知觉得超过我认为的应该可以算着一个相当有教养的人可堪承受的尺度的时候,我内心的平衡立即被打破,立即会呈现“不堪”。这时,烦恼升起……
佛经说:声音住于思维之外,思维不想它,它就不会显现。又说:声音不生不灭乃佛语。
摄受声音的实乃我的心。是心摄受了这样的声音,又固执性地将之感受为噪音,又自动地投射了“不堪噪音”这样的认识,于是就有了对“雨天”渴求的“愿望”。如果哪天这样的噪音习惯性地出现在了“雨天”,那时,我们的心又会自然而然地厌恶起“雨天”。
不信,更有好玩的测验是:如果那响起的机器的声音,是一台刻意创作的音乐剧呢,那你的心又该如何感受?是享受?还是厌恶?
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迷恋FI赛车那呼啸而过的声音呢?难道不强烈过你邻居装修的电转声吗?为什么还要为这刺耳的噪音乐滋滋地付出大把的钞票去欣赏呢?---- 是因为你的心摄受了其它的外境显现,并按照你自己心给出的概念强化了它。
可见,外境并没有什么,它的显现也是自然而然;差别的,在于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感受外境时给出的概念,并且执着于这个概念的固执程度。
因而,智者说:“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于外在环境。”同样的,我们可以发挥成:“真正的痛苦并非来自外在的环境。”
那么,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哪里呢?真正的快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我们必须学习的生活态度;同样的,真正的痛苦就是缺乏这样清醒的对心的本性的认识能力。
这就是“晴天”、“雨天”带来的启示。
感谢我的邻居,让我有机会感悟这些真理;
感谢那些不知疲倦的工人,让我一窥我内心的忍耐程度---“不堪”的尺度;以帮助我去拓展宽容;
感谢给予我善知识的老师,让我理解这些“无常”、“空性”的智慧,并拥有试着去转化它们的力量。
感谢读这篇文章的朋友,让我们彼此间懂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