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辆老式陆虎颠簸在失修的道路上。
两侧金合欢树飞闪,起伏丘陵树林茂密,缓坡地上生长着玉米,叶子发蔫,再远处成排白色塑料棚无边无际,天际线山峦逶迤。
“我们置身东非大裂谷呀。”不胜感慨。
“裂缝在哪?”与司机同排座上的HH.操起摄像机。
“嗨,你看不到裂缝。大裂谷全长近6000公里,裂谷带狭窄处也有几十公里,最宽处约200公里,前往的奈瓦沙湖就在其中。”
人居署活动结束后,代表团分两路,多数人由大伟带队前往马赛马拉草原;W、HH.、环境署W.司长前往奈瓦沙湖,考察环保项目。
奈瓦沙,西北距纳库鲁56公里。由断层陷落形成。湖面海拔1,900米,它是东非大裂谷区两个淡水湖泊之一。面积约170平方公里,湖水清净可饮,用湖水灌溉附近肥沃的火山土壤出产的大量蔬菜及鲜花,供应内罗毕及海外市场。因为污水排放,奈瓦沙污染严重,水葫芦疯狂生长,如何遏制成了问题。
奈瓦沙湖畔,茂盛的纸莎草丛、高大的金合欢,乔木般的仙人树,茂密小黄花乔木;一只猴子哧溜闪进树丛消失了……
一栋朴素的两层房屋。
房间墙壁挂满了非洲动物和土著的油画和野生动物黑白摄影照片。油画是由这里的旧主人、乔伊·亚当森女士画的。房间陈列着殖民风格的家具、非洲雕塑、舒服的厚垫沙发,老式缝纫机;客厅玻璃窗,除了居住生活品外,还有售卖的旅游纪念品——这是一座在乔伊.亚当森旧居开辟的纪念馆兼旅舍。透过玻璃窗,屋外草坪上,两位游客靠在躺椅上饮茶晒太阳……
挑选了两串牛骨制成的项链、一组野生动物的黑白照片。
乔伊(1911~1977)原籍奥地利,从小喜爱动物,1937年去肯尼亚度假,迷上了肯尼亚的热带森林和珍禽异兽。从此她就留在肯尼亚。乔伊同丈夫乔治·埃丹森,一位出生于印度的英国人,把一生献给了森林动物。一次,乔治遭到一头母狮的袭击,被迫开枪自卫。后来发现,被击毙的母狮遗留下3头刚出生的幼崽。他们把其中较强壮的两只送给动物园,最弱小的一只留养在家中,取名“爱尔莎”,和它同吃、同睡、同出游。几年以后,爱尔莎长大了,埃丹森夫妇就把它放归山林。埃丹森夫人1960年写了狮子和我》一书。
狮子爱尔莎离家一年后,竟带了3个儿女回“娘家”。埃丹森夫妇喜出望外,款待了它们。爱尔莎临别时竟有意把3个儿女留在“姥姥”家。于是埃丹森夫人又写了续篇《生活自由》,内容就是这3个“外孙”的成长趣事。又经过2年,埃丹森又把它们放归山林,写了第三本书《永远自由》。
但乔伊被3个肯尼亚人杀害,因为她公开揭露和谴责国际走私集团杀害非洲动物牟利的行径;埃丹森本人在83岁高龄时因救援一批遭到土匪拦劫的德国游客,被枪杀。
作为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著名实践家,埃丹森夫妇被后人敬仰缅怀。
……
静静的湖水,乘一条小船观湿地水鸟……
成群只露出脑袋的河马喷着水花,向飘荡的小船宣示自己的地盘。
岸边湿地上慢斯条理的鹈鹕、独腿纹丝不动的鲸头鹳、粉背鹈鹕……
一只非洲海雕展翅冲向湖面,猛爪揪起一条鱼腾空而起。嚯,好不威猛!
熟悉奈瓦沙湖的W.司长介绍,奈瓦沙湖有400多种各类鸟,以该湖为家的鸟类品种比起英伦三岛还多。奈瓦萨湖是鸟类学家的梦想乐园。
山在那—王石blo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