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一些传统现在也说不清楚了,要是照规矩来估计谁也做不到位,近似于到位也就差不多了。人与人之间表达思念之情一般来说会写信,但在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思念时,也就是扫墓和烧纸了。
我们这一代人在教育的调教下都是无神论者,小时候认为那是封建迷信,但到了中年之后几乎没谁还能坚持一个无神论者的做派,也许他们不会去信些什么宗教,但每到清明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却是不约而同的。
小时候清明节给我的记忆就是青糕,一种全绿色的糯米团子,里面有豆沙,很多年都没吃过了,还很想念。长大后,清明节曾一度代表着踏青,墓地周边景色不错空气很好,一家人借扫墓之机去野外玩玩也算不错。把寄托思念与踏青结合起来,终归也能激发人对古人缅怀的积极性。当然,更多的人是用烧纸的方式来寄托思念的,比如我。
烧纸这东西,耗费资源,污染环境,有时候还会引起火灾,一般来说都是我这种理性主义者所反对的,但我却每年都积极加入到烧纸大军中去,不为别的,虽说我们不大相信存在一个死去后的世界,但却也没证据显示不存在这样一个世界,有一些耗时耗力并不大的传统还是要遵守的,万一是真的呢?
听大人们说,烧纸不在多少,但有一些规矩需要遵守,于是我按他们的吩咐去做了。买了一堆纸,有天堂银行发行的冥币,金银纸元宝,黑票、砸了铜钱形状的黄表纸,印制的各种水果蔬菜肉类的纸张,还有印着房子和其他生活用品的纸张,装在一个黑袋子里,准备向目的地出发。
烧纸的地点是在十字路口,时间当然是在晚上,清明节的前三后四都可以进行,白天会有人管的。我一般买了这些纸钱之后,晚上12点之前开车到一个十字路口的一边停下,找个风不是那么大的地方,用树枝在地上画个圈留个口,然后把纸点燃开始烧,当然,点之前要在其中某张纸上写下已故人的名字。之所以要画个圈且又留个口还要写上名字,原因是这样的,烧纸的意思是给已经逝去的人送钱,让他们在那个世界富足,不缺钱花,或者能有钱打点小鬼少受点罪。但你烧的钱只是给特定一个人的,不能让孤魂野鬼拿去,因此要画个圈,留个口是怕亲人拿到钱后飞不出去。
烧的时候一边往火里扔纸钱,一边要向亲人念叨着,让他们别省着,拿了钱自己多吃点多喝点,给小鬼送点钱让自己少受罪,顺带还可以念叨一下家里的事情。我今年给奶奶和姨奶奶烧的纸,画了两个圈,念叨的是家里拆迁的事情,希望他们保佑一下让子女们不要为多了少了争斗了,至于我自己没分到一根毛的事情我就没说,奶奶心里会惦记着的。
姨奶奶家里没有男丁,据说是女儿烧多少也白搭,根本收不到。因此,她去世这十年我每年都烧给她,希望她能收到,在那边过得好一些。今年是个更为特殊的年份,因为去年她的大外孙女也就是我青梅竹马的表妹去世了,我得跟她念叨念叨。姨奶奶一辈子说不在乎没儿子,其实我明白她是很想能有个男丁给她送钱(烧纸)的,也许我这个外孙烧也没什么用,但万一要能收到呢?这都说不准的事情,所以还是以防万一的好。
烧纸的时候,据说有些人还会往圈外随便找个什么地方烧几张,念叨着高抬贵手一类的话,这是烧给孤魂野鬼的,意思是我给我家人送钱呢,你们不要来抢。此外,烧纸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风的,如果你看到纸灰跟着风起来形成一个圈转来转去,那就是故去的家人收到你送的钱了。今年我烧的两堆纸里,都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圈圈,我想这一定是她们收到了。
烧到最后,要等所有的火灭了之后,把灰烬清理之后再离开,这不知道是讲究还是出于安全考虑,我觉得还是很符合传统与现代习惯的。我每次去都带上笤帚簸箕,最后把灰都搓起来放到土里防止其乱飘,今年也不例外。
清明烧纸这件事呢,要说没什么科学根据我承认,但也没什么科学根据说这完全无意义。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凡人来说,你没办法证实它,又不愿意完全相信它,那就只能对它保持一种敬畏了。对我而言,每年清明的都要遵循这一传统,先人们在地下缺衣少食,也许就盼着子孙每年给送的钱呢,纸还是要烧的,万一是真的呢?
加载中,请稍候......